近日,DeepSeek前員工、被稱為“95后AI天才少女”的羅福莉發布朋友圈表示:“請互聯網還我一片安安靜靜做事的氛圍吧,我不是天才少女,只想安安靜靜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實際上,2024年12月,在DeepSeek將火未火之時,網傳羅福莉被小米創始人雷軍以千萬元年薪招募,擔任小米AI實驗室的大模型團隊負責人,隨即登上微博熱搜。2025年2月17日,羅福莉的一名親屬確認,羅福莉已到新崗位上班,但未提及是否入職小米。
就此,小米相關業務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羅福莉的事情,媒體有很多公開報道,我也是在媒體上看到各種信息。”
另外,記者注意到,包括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在內的國內互聯網大廠,近期都在全球范圍內挖角AI人才,一場圍繞AI頂尖工程師的圍獵戰正在悄無聲息地展開。
近期,羅福莉頻頻成為熱點話題,因其被雷軍用千萬元年薪挖角而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此前,據報道,羅福莉已經從DeepSeek離職,到了新崗位工作,但并未公布新公司名字。
2月19日,羅福莉在朋友圈中寫道:“幾年前就說過我并非什么天才少女,神化一個人的結果就是捧得多高摔得多重!如果我是一個技術圈內的不認識羅福莉的人,看到那些充滿一堆事實性錯誤的、low到爆的AI風自媒體文章,也會默默給那些買熱搜的評論點個贊……”這段文字透露出羅福莉對于個人形象被過度包裝和扭曲的無奈,以及對自媒體為了追求流量而不惜夸大其詞甚至侵犯其個人隱私的行為的反感。
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記者:“作為未來十年主要的技術創新方向,AI會是未來科技互聯網大廠還能否延續輝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賽道,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AI人才的布局是完成產品創新、贏得市場的一個關鍵。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大廠自己也在培育AI人才,但大部分大廠都是過去互聯網的思維及互聯網的產品和模式,要放棄原有的思維,恐怕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要向外去挖人才,這也可以理解。”
事實上,羅福莉被重金招入小米消息的傳出,是小米全面發力AI大模型的一個縮影。2023年4月,小米正式組建了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并表示將不斷挖掘AI相關的用戶場景,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并以開放的態度與合作伙伴開拓更多機會。
2024年11月,小米又成立了專門的AI平臺部,小米的元老級技術大牛張鐸為負責人。張鐸本科碩士都畢業于清華計算機系,曾被雷軍公開稱贊是“小米的大神”,送以“鐸神”的稱號。
除了招募人才以外,近期小米正在搭建GPU萬卡集群,規模較其大模型團隊成立時的約6500張GPU大幅增加。這一計劃已施行數月,由雷軍親自領導。對此,記者聯系小米相關人士求證,對方未予正面回復。
公開信息顯示,在AI團隊建設方面,小米自2016年組建AI團隊以來,經過多次擴展,相關團隊人員規模已達3000多人。
在DeepSeek出圈和火爆全球后,國內科技互聯網大廠也加快了對AI人才的爭奪。
據媒體報道,阿里AI To C業務近期開啟大規模人員招聘,開放招聘崗位達到數百個,集中在AI大模型相關的產品、技術研發崗位。據悉,此次阿里對外招聘崗位中AI技術、產品研發崗位占比達到90%,主要分布在AI產品和AI技術研發方向,將重點投入文本、多模態大模型、AI Agent等前沿技術與應用的相關工作中。
2月初,全球頂尖人工智能科學家、Salesforce集團前副總裁許主洪出任阿里集團副總裁,負責AI To C業務的多模態基礎模型及Agents相關基礎研究與應用解決方案。據阿里內部人士透露,許主洪目前正在籌備規模超百人的頂級AI大模型研究團隊,推動前沿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解決方案的轉化。
就在近日,字節跳動也向外界證實,在谷歌工作長達17年的“Google Fellow”吳永輝已離開谷歌,正式入職字節跳動。吳永輝在字節跳動將擔任大模型團隊Seed基礎研究負責人,專注大模型基礎研究探索、AI for science等偏長期的研究探索工作,直接匯報給字節跳動CEO梁汝波。
張毅告訴記者:“至于說AI人才在哪里,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思考:第一,人才還是以年輕人為主,知名高校是AI人才比較集中的地方。第二,就是來自一些創新型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這些企業創立時間可能都不長,但是它們經過摸索和鍛煉,或是參與過一些AI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創新,有相對成熟的人才。第三,可能會來自其他大廠,其他大廠也會有一些AI團隊,但他們在當地環境下能不能展現應有的價值和得到重視也是個問題。”
DeepSeek此前于BOSS直聘平臺發布了52個崗位招聘,涵蓋深度學習研究員、核心系統研發工程師及資深UI設計師等崗位,連實習生都能享受月入過萬元的待遇,而“深度學習研究員—AGI”這些校招崗位,月薪區間達8萬—11萬元,按一年14薪估算,年薪均在百萬元以上。
目前,宇樹科技也開放了多個社會及校園招聘崗位,包括生成式AI算法工程師、機器人感知算法工程師(多傳感器融合)等,以薪酬最高的崗位深度強化學習算法工程師為例,其月薪范圍為4萬—7萬元,按13薪來計算,年薪最高也超過90萬元。
根據獵聘統計數據,近一年(2024年2月—2025年1月)AI技術人才整體呈現平穩增長態勢,比上一年同期增長6.53%。從新發職位行業增長來看,人工智能行業較上年開工首周同比增長18.25%,成為職場中的熱門選擇。
而根據麥肯錫公司此前發布的報告,2030年中國的AI人才缺口可能多達400萬人——預計屆時中國對熟練AI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增至2022年的6倍,達到600萬,但人才供應量僅能達到200萬。這將進一步推高了行業薪酬水平。
瑞晟智能2月26日晚間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營業收入約3.9億元,...
每經AI快訊,天海防務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蘇大津重工有限公司與欽實佳...
2月28日,生物谷(833266)發布公告,2024年年度業績快報顯示...
人大代表只有勤調研、多奔走,才能讓建議“落地有聲”。去年,全國人大代表...
Bsports必一體育
證券日報網訊 2月25日晚間,易實精密發布2024年年度業績快報公告稱...
今年春節期間,短劇《墜入春夜》在國內爆火,上線小時在小紅書站內播放...
新京報訊(記者張潔)2月24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叮咚買菜與中式醬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