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新聞4月7日電(顧楷 陳鑫)把一項項原創性技術變成一個個高端產業,再打造一個目標超千億的產業集群,需要多久?在蚌埠,中國傳感谷歷時三年多集聚了23家領軍企業、200余家智能傳感產業相關企業,成為安徽人工智能產業“三谷”之一,成功入選全國十大高質量傳感器發展園區。
無論是“嫦娥”奔月、“神舟”飛天等國家重大工程,還是新能源汽車、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產業,處處都有蚌埠智能傳感器的身影。如今,蚌埠正以中國傳感谷為核心載體,通過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多鏈協同”,加速構建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奮力推動中國傳感谷朝著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不斷邁進。
作為國內傳感器技術的創新策源地,蚌埠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是中國三大傳感器研發制造基地之一。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蚌埠市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依托的龍頭企業,不僅擁有國內領先的6/8英寸體硅MEMS微系統工藝平臺,還自主研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4套工藝技術體系,系統解決了MEMS制造領域技術短板,先后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項、發明專利400余件,是國內中高端MEMS技術與產品的頭部企業。
蚌埠堅持“一個科研院所帶動一個產業發展、一個駐蚌高校共建一個產業園區、每個企業擁有一個核心技術支撐”的發展思路。近年來,蚌埠市委、市政府把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作為全市重點打造的六大產業集群之一,充分發揮大院大所和龍頭企業的作用,聚力打造自主可控芯體最多、傳感器種類最全、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蚌埠成為了全省唯一、全國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及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
必一運動
在蚌埠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全力攻堅下,“長三角MEMS與傳感器產業創新聯盟”成功組建;“精密微納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長三角產教融合協同中心”落戶蚌埠;安徽省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產業創新研究院僅用一年,就完成了7項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驗收,并服務了20余家用戶,累計經濟效益近億元。
科創平臺同樣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依托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先進技術和產業鏈所成立的安徽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具備了8英寸MEMS智能傳感器晶圓生產能力,能夠向全省乃至全國的智能傳感器企業提供開放式、定制化MEMS晶圓代工服務,為整個產業鏈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如今,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已與天津大學共建“腦機接口與智能交互技術聯合實驗室”,正合力推動高性能感知器件研發,將為中國傳感谷建設進一步蓄勢賦能,持續激活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源動力。
中國傳感谷內,安徽北方華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正開足馬力、加快生產。這家2024年3月剛成立的公司,依托微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的傳感器芯片制造能力、平臺和資源優勢,建設了品種類別涵蓋最全、國產芯片配套最多的傳感器產品體系,與國內200多家企業有著密切合作。2024年,該公司堅持邊建設邊生產,2024年當年產值就達到了2億多元,今年訂單更是翻倍增長。
無獨有偶,進入中國傳感谷的企業,都像安徽北方華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一樣,保持著良好發展勢頭。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就跑出了從開工到投產的“加速度”,落戶蚌埠后銷售收入連年翻番,在新能源汽車電流傳感器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超過30%,居行業第一;安徽芯動聯科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集高性能MEMS慣性傳感器研發、測試、銷售為一體,于2023年成功上市,是國產高性能慣性傳感器“隱形冠軍”,是行業標桿企業……
“中國傳感谷內聚集了眾多傳感器領域上下游企業,這里就是智能傳感器企業發展的沃土。”作為中國傳感谷C區首批入駐并投產的企業,安徽海車神馭無人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去年4月投產、10月入規,企業負責人在提到為何選擇蚌埠時,直言這里的產業生態對企業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在中國傳感谷,蚌埠市與北方微電子研究院合作共建了傳感谷公共服務平臺及示范線項目,建設了力傳感器工藝線、溫濕聲類傳感器工藝線、高溫共燒陶瓷工藝線及傳感器檢驗試驗平臺等9條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滿足各種類型的智能傳感器發展需求。同時,蚌埠經開區采用了“1+53”廠房用地過渡發展模式,將傳感谷1平方公里與蚌埠經開區臨港產業園53平方公里聯動發展,傳感谷所有定制廠房、標準化廠房均由政府代建,入駐企業可自主選擇租賃和先租后購,以適應初創型及成熟型企業分類發展。這些良好的配套服務和發展環境,讓企業紛至沓來。
如今,中國傳感谷已經形成了“一谷三園多點”的總體布局。其中,“三園”即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科技孵化園、中央創新產業園,總占地面積2100余畝;“多點”即各縣區結合實際聯動發展智能傳感上下游產業,形成全市統籌、縣區聯動、協同發力的首位產業強勁發展態勢。在這樣的總體布局下,各類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相互銜接,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傳感器產業生態圈。目前,中國傳感谷內已經集聚23家領軍企業、200余家智能傳感產業相關企業,覆蓋了從晶圓制造到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經濟規模總量超百億元。
近日,安徽省人社廳發布《關于同意中國(蚌埠)傳感谷留學人員創業園設立安徽省留學人員創業園的通知》,批準中國(蚌埠)傳感谷園區設立為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這一認定標志著該園區在推動智能傳感產業集聚、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方面邁入全新階段,為蚌埠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打造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資金鏈等多鏈協同,才能有效支撐起中國傳感谷的建設和發展。近年來,蚌埠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立足自身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圍繞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發展,先后出臺了《蚌埠市加快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文件和措施,從資金、人才、配套等各方面給予智能傳感器產業真金白銀的保障。
特別是在產業投資基金方面,蚌埠市分別組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基金、蚌埠北方微鑫創業投資基金、深賽(蚌埠)智能傳感器前沿投資基金等總規模超70億元的智能傳感產業投資基金,為中國傳感谷集聚智能傳感器研發制造企業提供全方位資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傳感谷所在地,蚌埠已連續舉辦六屆中國(蚌埠)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通過大會吸引大批傳感器領域院士、專家和企業家來到蚌埠,每年均有數十個項目在會上簽約。去年大會期間,省科技廳還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支持中國傳感谷發展若干政策》,通過支持加大投入、創新發展、人才引育等5個方面的14條舉措,全力助推中國傳感谷建設。
完備的要素保障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滿意度持續提升。在中國傳感谷,“蚌埠發布新媒問政”、12345政務服務熱線”營商環境監督專線等多個平臺,為全市民營企業提供了隨時隨地反映問題的有效途徑。這些全周期服務和全要素保障,讓企業家在蚌埠投資放心、創業安心、發展舒心。
在一系列有力舉措下,蚌埠市智能傳感器產業鏈韌性和集聚效應顯著增強,一個自主可控芯體最多、種類最全、產值超千億的智能傳感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蚌埠立足中國傳感谷打造皖北地區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智能傳感產業集群新高地的步伐正不斷加快。(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舉報郵箱: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總機: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