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發展的物流格局中,最后一公里配送已成為創新的焦點。在重塑該領域的尖端技術中,配送機器人已成為一股變革力量,簡化了供應鏈的最后一段并提高了效率。根據國際咨詢公司麥肯錫預測,未來十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將采取自動配送。
目前, 全球能使用人行道的移動機器人的城市配送業務正在增長,尤其是在美國洛杉磯等地區,這些機器人可以停留在人行道上,遠離交通要道。人行道機器人也正在擴展到大學校園,學生們可以在那里訂購餐食和其他物品,還有一些機器人來到了封閉的動物園、游樂場,為人們帶去更多歡樂。
時值國外圣誕節假期期間,這種能將貨物從配送中心或樞紐運送到最終消費者面前的機器人系統大受歡迎。這些機器人配備攝像頭、傳感器和高度先進的算法,有些使用激光雷達,機器人能以約20公里/h的速度行駛,它們能夠在城市環境中導航、避開障礙物并識別信號燈遵守交通規則,同時還能在雪地上自由行駛,從而加速了人們外賣以及禮物的運轉速度。
國外知名的例子是 Serve 機器人,它由 Postmates 開發,后被 Uber 收購。Serve 是一款電動四輪機器人,可將食物訂單和包裹直接送到客戶手中。這些機器人體現了不斷推動自動化和優化配送過程最后階段的動力,從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Serve 目前已在洛杉磯等城市批量部署,不久前,Uber Eats 還宣布與 Coco Robotics 合作,擴大洛杉磯的自動人行道配送服務,即將在洛杉磯地區覆蓋數百家商戶網絡,在該地區通過 Uber Eats 訂餐的顧客可以選擇“機器人”作為配送選項,讓人們看到了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的未來。最近,該公司又籌集了 3000?萬美元 并上市,繼續擴大其服務范圍。
在主要參與者中,亞馬遜也是首批推出 Scout 送貨機器人的公司之一, 2019 年初啟動了對電動Amazon Scout的實地測試。Scout 是一款六輪機器人,可以自動在人行道上行駛,將包裹送到選定地點的客戶手中。在試點中,六輛自動駕駛的六輪配送機器人在華盛頓州斯諾霍米什縣的一個社區運送小包裹。此后,測試范圍擴大到加利福尼亞州歐文市、田納西州富蘭克林市和亞特蘭大市。但該公司因結果不均衡而在2024年8月縮減了Amazon Scout試點規模,但該計劃仍在進行中。
另一家值得關注的公司是 Starship Technologies,該公司以其小型自動駕駛送貨機器人車隊而聞名。這些小型機器人移動速度更快,配備了多個攝像頭和傳感器,可以安全地在多行人空間中導航,非常適合城市復雜環境。據該公司網站稱,他們已經完成了超過 500 萬次送貨,而且由一個控制中心操作多臺機器人實現,這種機器人車隊系統是該公司受到關注的關鍵。
還有一家總部位于奧斯汀的送貨機器人公司Avride也與Uber合作開發了城市配送機器人。該企業的食品配送部分同樣允許用戶通過UberEats應用程序讓公司的機器人送餐。他們目前部署了五臺機器人來運送來自市中心兩家餐廳的午餐訂單。但這些機器人配備了激光雷達(光探測和測距)輔助,使用激光測量距離并繪制指定區域的地圖,他們計劃在未來幾周繼續繪制更多市中心走廊的地圖,以便部署更多的送餐機器人,并計劃在2025年擴展到市中心以外的街區。
機器人大講堂更感興趣的是另外一家叫Real Life Robotics的公司,他們推出了旗艦送貨機器人平臺 BUBS,這款機器人主要在動物園、游樂場等配送員無法抵達的地區送貨。此前他們在多倫多動物園進行了試點,這些機器人不僅僅可以運送人類的各種食品飲料,還可以運送動物的食物,動物園游客可能會在動物園的小路上以及公共小路上看到這些機器人在運行。多倫多動物園等項目的部署表明,擁有大型園區的市政當局和組織對更環保、更經濟的可持續配送感興趣。Real Life Robotics 聲稱,自主和遠程操作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機器人可以滿足這種興趣,他們的下一步計劃是開始在大多倫多地區的公共街道上部署。
目前,全球道路配送機器人按負載能力分為10公斤內、10公斤至50公斤、超過50公斤三個基本級別。按車輪數量一般是3輪、4輪和6輪,移動配送機器人主要在日本、韓國、歐洲、越南、泰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取得了顯著發展,不少國外機構預計該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內達到重要里程碑。
法律的靈活性是國外這些道路配送機器人能夠快速受到認可的關鍵。例如美國得克薩斯州于2019年批準了自動駕駛送貨車輛,并實施全州范圍的監管。法律為城市提供了靈活性,而且監管的方式主要是降低機器人的速度限制,部分州的法律還允許機器人在步行區以每小時 20公里的速度行駛,在道路兩側和高速公路路肩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行駛,這為機器人在景區等場景服務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在韓國,戶外小型配送機器人在政策上已經被定義為“行人”,可以享受不分時段、不分路段在行人道上進行移動和工作的“待遇”。
同時,人工智能 (AI) 和機器學習 (ML)技術創新對于增強機器人適應動態環境、優化送貨路線和與行人無縫互動的能力至關重要,這使得送貨機器人領域有望進一步創新。亞馬遜最近推出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就是這一趨勢的證明。這些機器人旨在通過自主分類和包裝包裹來提高送貨速度,人工智能的整合使這些機器人能夠從經驗中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優化其性能并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機器學習算法也被用于增強送貨機器人的決策能力。這些算法使機器人能夠根據交通狀況、道路封閉和其他不可預見的障礙調整路線,確保高效及時地送貨。
全球送貨機器人市場正在經歷重大的并購,主要參與者正通過收購、合并等方式,增加產品矩陣、擴大運營范圍,持續鞏固其地位以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并擴大其技術規模。
例如Starship Technologies 是該領域活躍程度居前的公司之一,其最近與幾家規模較小的機器人初創公司合并,以擴大其在歐洲和美國的運營能力和地理覆蓋范圍。此舉將有助于 Starship 鞏固其在最后一公里送貨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
又例如Nuro是自動駕駛汽車和送貨機器人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其最近也一直在收購規模較小的機器人公司,以增強其技術堆棧并改善其在美國各個城市地區的服務,以期待最終能夠建立一個全面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網絡。
還有Kiwibot目前是拉丁美洲頭部的移動配送機器人企業,其同樣通過收購小型機器人制造商來加強其在拉丁美洲主要城市(尤其是墨西哥城和圣保羅)的地位。美國的 Robomart則最近宣布收購基于送貨卡車的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將移動機器人與其配送系統整合在一起,為擴大配送機器人在雜貨和零售供應鏈中的使用鋪平道路。
國內也能找到類似的移動配送機器人,典型企業正通過小批量道路測試,提升產品性能以及場景切入度。我國多家企業相繼發布多款創新產品及運營平臺,且已有部分車輛實現常態化運營。
例如,4月,中通快遞上線智駕無人車運營平臺,直連40多座城市超100個網點,監管在用無人配送車超過200輛;5月,中國郵政在北京順義區試點使用無人配送車進行郵件轉運,單次往返距離約30公里,每輛可裝載500個包裹;6月,韻達快遞在促銷旺季投入使用無人配送車,與快遞員協同作業,配送效率提升30%;7月,菜鳥集團獲得一批無人配送車訂單,并已交付使用,每日負責將包裹從快遞網點運送到菜鳥驛站;8月,順豐快遞在青島部署無人配送車,用于網點與快遞員之間的接駁工作。此外,京東物流、中通快遞、圓通速遞等快遞企業也在積極推進城市無人配送車的普及應用。
除了成熟的城市場景,我們還看到了在公園、校園等環境較為復雜場景配送機器人的創新企業,因為在標準化的城市道路之外,移動機器人正受益于C端消費者需求進入公園等特殊場景,這對于機器人的移動性能、通過性和靈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小體積、更便利的移動配送形式,有望成為移動配送機器人領域的新亮點。
真機智能是國內配送移動機器人領域的領軍者,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致力于成為業界領先的智能送貨機器人和無人配送服務供應商,為末端物流智能化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實現大幅成本降低和用戶滿意度提升。該公司在四輪移動輪式配送機器人小黃馬的基礎上,還新增了四足機器人小黑狗系列和類人配送機器人。形成覆蓋更廣的「真機小黃馬」MINI-最后五公里輪式配送機器人、 跨越障礙的「真機小黑狗」MINI-最后五公里四足配送機器人、 自由通行的「真機黑禪」MINI-最后五公里類人配送機器人的三駕馬車式產品矩陣和命名為“小黃馬機器人配送”的即時配送服務平臺,大幅提升機器人配送的滲透率。
值得一提的是,真機智能的移動配送機器人目前在運動控制能力上處于領先,該機器人能實現在雪地、雨天泥濘道路、夜間等特殊環境的配送,還能進入公園等場景,這些場景對傳感器、算法和控制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真機智能已經證明了其配送可靠性。截至2023年,線萬單的機器人運營服務,履約成功率100%,商業化進展迅速。
本末科技作為全球輪足機器人的領軍企業,在自研自產的直驅型自平衡輪足機器人刑天的基礎上,開發了許多輪足機器人二次開發的消費級應用場景,其中就包括移動配送。
Bsports必一體育
因為炫酷的外觀、靈活的移動方式、安靜平穩的移載形式,刑天輪足機器人能跨地形快速完成取件、送餐、跟拍等實際應用,由于機器人全身由6個可以自由運動的M1502D直驅型機器人關節電機驅動,并且完美結合了輪式AGV的速度優勢和足式機器人的機動越障性能,刑天機器人在多種地形下都能高效、靈活地運動,刑天機器人還可以輕松越過5cm的障礙物,而且單腳越障高度10cm仍可以保持機身平穩,這使其能夠在公園等場景中實現較好的移動配送能力,有望成為移動配送領域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