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電影《我,機器人》在全球上映,影片描繪了一個設定在2035年的未來世界,人形機器人高度發達,已經成功融入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之中。這些機器人不僅具備高度的智能和自主性,還能與人類和諧共處,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展現出超越人類的能力。這部電影在當時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無限遐想,也讓“人形機器人”這一概念深入人心。
20年的時光荏苒,回首來看,從2013年波士頓動力公司首款人形機器人Atlas的亮相,到2025年春晚宇樹科技機器人的火爆出圈,科技的發展正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將電影中的理想逐步變為現實。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大眾視野,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這一過程不僅見證了技術的飛速發展,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社會的無限可能。
然而,站在這一關鍵節點,市場不禁思考:如何把握時代浪潮,助推機器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人形機器人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的生活?跟隨萬點研究的腳步一起來探尋人形機器人的現狀、發展趨勢以及未來可能帶來的變革。
必一運動
當下,人形機器人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人形機器人正站在一個萬億級市場的風口之上,等待著從實驗室走向千家萬戶的那一刻。巨大的商業化機遇之下,眾多科技巨頭紛紛布局,試圖在這一新興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2025年2月13日,根據天風國際證券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在X上披露的內容,蘋果正在為其未來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探索人形和非人形機器人。盡管目前這些產品仍處于早期概念驗證(POC)階段,但蘋果的入局無疑為這一領域注入了強大的信心。蘋果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的領軍企業,其在技術、設計和市場推廣方面的強大能力,將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帶來新的思路和方向。
無獨有偶,互聯網巨頭Meta也被多家外媒傳出將在其現實實驗室部門內建立一個新部門,專注于開發能夠協助完成體力任務的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Meta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領域的深厚積累,使其在人機交互和沉浸式體驗方面具備獨特的優勢。未來,Meta的人形機器人有望在虛擬與現實的融合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人類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便利。
在國內市場,2024年末,深圳官媒曾披露,華為正聯合中國移動、樂聚機器人開展5.5G網絡場景下的機器人應用,面向B端和C端的多種場景進行測試。華為在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強大實力,使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與樂聚機器人的合作,華為不僅能夠將5.5G網絡的高速率、低延遲特性應用于機器人控制和數據傳輸,還能借助盤古大模型為機器人賦予更強大的智能決策能力。
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特斯拉無疑是備受矚目的資深玩家。憑借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強大的工程能力以及對創新的不懈追求,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項目——Optimus,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又一里程碑式產品。
埃隆·馬斯克對Optimus寄予厚望,認為Optimus未來將是特斯拉的核心業務之一。目前,電動車企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具備先天性優勢,這主要是因為電動車企業已經具備了相關產業軟硬件技術儲備。具體來看,從硬件層面,人形機器人需要極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行星滾柱絲杠技術是確保機器人關節的高精度運動和強大承載能力的關鍵。特斯拉在汽車制造過程中積累的精密制造能力,使其能夠輕松應對人形機器人的硬件挑戰。
從軟件層面,人形機器人需要借助先進的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算法,賦予其強大的感知和決策能力。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積累的海量數據和算法經驗,為人形機器人的開發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對智算系統與傳感器系統的優化,特斯拉能夠確保Optimus在復雜環境中快速做出精準決策。
隨著這些巨頭企業的入局以及產業鏈的不斷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在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技術生態鏈。作為正在興起的電動車大國,中國在電動車產業發展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因此在人形機器人相關行業的發展上,也具備了先發優勢。
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技術積累、供應鏈完善以及市場規模的龐大,為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從電池技術到智能駕駛系統,從精密制造到軟件算法,中國在多個關鍵領域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硬件制造上,更在軟件和系統集成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未來,中國有望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成為全球重要的供應方和創新中心。
盡管中國在電動車技術領域具備全球競爭力,但在人工智能領域,受制于貿易保護、研發投入不足等綜合因素,中國一直處于追趕之中。沒有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恐將是“鏡花水月”。
2025年春節,中國的科技圈內,比人形機器人更熱的話題莫過于DeepSeek。1月27日,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發布了DeepSeek-R1模型,以更創新的算法和架構,表現出更低成本、更優效能和更廣泛的應用場景,轟動全球科技圈。
DeepSeek的成功并非偶然。憑借其創新的數據蒸餾技術和“混合專家”方法,DeepSeek在訓練效率和資源利用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當用戶提出問題時,DeepSeek會根據問題的性質決定是否激活其醫療專家、翻譯、律師或物理學家等小型“專家”系統,而不是像傳統模型那樣同時激活所有專家。這種靈活的機制不僅避免了能源和計算能力的浪費,還顯著提升了模型的響應速度和準確性。
DeepSeek通過降低大模型訓練成本和提高研發效率,讓AI成本出現斷崖式縮減。據DeepSeek官網顯示,其API的定價僅為OpenAI GPT-1運行成本的約三十分之一。這一成本優勢不僅大幅降低了AI大模型部署的技術門檻,更為重要的是,DeepSeek將加速商業化進程,極大削弱了AI硬件廠商的話語權,將產業鏈利潤大幅向應用端轉移。
DeepSeek的成功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在于其對整個產業生態的賦能。憑借其開源屬性,DeepSeek為機器人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加速了AI應用研發與商業化進程。
專家分析認為,機器人最終應用的落地進程和能落地的范圍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大模型的性能強大與否。DeepSeek大模型的迭代進步能夠在技術上實實在在地為機器人賦能,如提升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以及增強其多模態的感知能力,幫助機器人更好地進行環境感知、目標識別等,使其決策和行動更加精準高效。
富國基金指出,中國在“身體”環節的供應鏈優勢將持續凸顯,有望成為全球機器人硬件端的主要供應方。國內零部件企業有望在全球龍頭的帶動下快速實現規模化效應。與此同時,“大腦”環節期待國產化破局,DeepSeek的開源屬性有望在“大腦”層面降低行業門檻。后續若看到具身AI的突破性進展和國產芯片的推出,有望對軟件端形成進一步積極催化。
總結而言,DeepSeek是中國從0到1的原始創新汪洋中的一個“孤泳者”,也是憑借著DeepSeek這份勇氣與堅持,讓中國的AI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探索中看到了創新的重要性,照亮了中國的大模型創業者的前方,也補齊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核心短板。
隨著各個企業的大力投入,人形機器人產業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據相關機構預測,到203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級別。
國內人形機器人市場的蓬勃發展,也催化了相關板塊股票價格的持續上漲。受益板塊上漲,機器人主題基金業績居前。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19日,全市場832只機器人主題基金中,年內收益超過10%的有172只。其中,萬得機器人指數已經上漲了24.29%,中信機器人指數上漲了25.18%。
鵬華碳中和主題基金基金經理閆思倩表示,在AI時代,科技主線有望成為全民共識。DeepSeek奇襲讓全球算力平權,開啟了AI+時代。機器人是AI+萬億空間的產業,從0到1,行業剛剛開始,中國面臨再次彎道超車、領先全球的機遇。
市場的熱情也伴隨著泡沫風險,2月6日,上交所對五洲新春及時任董秘彭耀輝予以通報批評。上交所指出,在機器人等相關概念處于市場高度關注的熱點時期,五洲新春相關信息的發布應該真實、準確、完整,并充分提示風險。
對此,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提出異議,認為公司股價異動后已及時發布公告降低市場影響,公司沒有“蹭熱點”的主觀意圖或動機。但上交所審核后認為,公司模糊回復相關產品生產能力,未充分完整揭示絲杠產品對業績不形成影響、最終客戶無法確定、以提供半成品為主等風險,經多次監管督促才逐步明確提示,不影響違規事實的認定。
隨著五洲新春熱度降溫,長盛軸承快速接力。2月19日,長盛軸承“20CM”漲停,總市值逼近300億大關。這是該股最近一周第二次漲停。Wind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過后,該股已經累計上漲82.6%,2025年內累計暴漲221.83%,創歷史新高。
導致長盛軸承股價持續暴漲的原因是,根據長盛軸承2月18日披露,該公司在上海接待了約百名機構投資者調研,而調研內容有兩項與機器人有關,分別是絲杠類產品應用領域和的合作情況。關于與宇樹科技的合作,該公司稱,正在有序推進中,已簽訂合作協議并取得了訂單。合作的產品主要為應用于機器人關節處的自潤滑軸承,該類產品已實現小批量的生產銷售,在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不足1%,即金額不到800萬元。
正是這筆不足1000萬元訂單,點燃了市場瘋狂炒作的熱情。目前該公司應用于機器人的軸承產品目前還處在送樣試驗階段,該業務能為公司未來1~2年收入貢獻仍是未知數。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下,市場先漲為敬。
不確定性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特征之一,這種不確定性使得股市投資充滿了風險,但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對此,萬點研究認為,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舞的關鍵便是留一份理智與清醒。
2月21日,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何艷春在“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操縱市場行為依靠“編題材、講故事”欺騙中小投資者買進賣出,違法者在極短時間內獲取巨大利益、賺得盆滿缽滿,全身而退后,價格經歷暴漲暴跌,往往“一地雞毛”,中小投資者的股票“砸在手上”甚至血本無歸。
正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機器人炒作不斷升溫熱情之中,中小投資者需要再次重溫股神巴菲特的那句經典名言,“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目前整個行業仍處于探索期,未來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雖然參與者不斷增加,但是技術同質化、產業標準不統一、應用場景有待開發等客觀阻礙依然存在。
對待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程,2月21日,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發布朋友圈,稱近期與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優必選科技周劍交流后,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達成共識。當前人形機器人還處在接近自動駕駛的L2初階,但行業都期望盡早能實現量產且具備商業價值的L3初階能力。
何小鵬認為,人形機器人從L2跨越到L3,完成這個跳躍所需要的能力和難度是數十倍的。自動駕駛達到L3階段就會迎來iPhone4時刻,但人形機器人需要達到L4階段才能迎來iPhone4時刻,也就是大家想象的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現實。
由此來看,未來整個產業鏈還將經過重重磨難,產業中的裸泳者們將被淘汰,剩下的只能是做技術和產品的孤泳者。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國移動盈利能力良好,未來營收成長性良好。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偏高。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優必選盈利能力較差,未來營收成長性一般。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偏高。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機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來營收成長性較差。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偏高。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長盛軸承盈利能力一般,未來營收成長性一般。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偏高。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國移動盈利能力一般,未來營收成長性一般。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合理。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量數據盈利能力較差,未來營收成長性較差。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偏高。更多
證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五洲新春盈利能力較差,未來營收成長性一般。綜合基本面各維度看,股價偏高。更多
以上內容與證券之星立場無關。證券之星發布此內容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證券之星對其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保證該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性等。相關內容不對各位讀者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如對該內容存在異議,或發現違法及不良信息,請發送郵件至,我們將安排核實處理。如該文標記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請見 網信算備2400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