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一個月的歷程,上月,海康威視旗下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終于完成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意見落實函的回復工作。
海康機器人IPO的啟動可追溯至2021年12月,當時海康威視宣布計劃將其子公司海康機器人在國內上市。
2023年3月,海康機器人上市申請獲得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的受理;同年5月和8月,公司對問詢函進行了兩輪回復;
直至2024年1月,公司收到審核中心的意見落實函,經過一年的停滯,直至今年1月才完成了回復工作。
此次海康機器人擬募集資金高達60億元,資金將主要用于機器人研發和生產平臺的建設。
海康機器人專注于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的硬件產品與軟件平臺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主要集中在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領域。
Bsports必一體育
在機器視覺領域,公司專注于工業視覺傳感技術,推動工業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
其機器視覺業務已涵蓋2D視覺、智能ID識別、3D視覺等硬件產品線,并以VM算法軟件平臺為核心,致力于構建視覺應用生態系統。
在移動機器人領域,海康機器人專注于內部物流,促進制造業和流通行業的自動化與智能化。
其移動機器人業務依托潛伏式、移/重載式、叉取式和料箱式四大硬件產品線,以及機器人調度系統RCS和智能倉儲系統iWMS兩大軟件平臺。
Bsports必一體育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1-9月,海康機器人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68億元、39.42億元、49.63億元和42.14億元;
同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82億元、6.41億元、7.98億元和4.17億元。
這標志著海康威視[A拆A]計劃將再添新成員,海康系的上市公司數量將增至三家。
自那時起,螢石網絡正式進軍智能家居市場,并在此期間推出了多款攝像機、指紋鎖等產品。
螢石網絡的主要業務涵蓋智能家居產品、云平臺服務以及計算機軟件三大領域,具體產品包括室內外云臺機、室內防水機、智能貓眼、智能門鈴、掃地機器人、兒童可視手表等。
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公司的營業總收入分別達到43.06億元、48.4億元和54.42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61%、68.8%和12.41%。
此外,去年11月,聯蕓科技在科創板成功上市,該企業是[海康系]投資的公司。
海康威視和海康科技分別持有聯蕓科技17.55%和11.7%的股份,成為第二和第三大外部股東,而[海康系]合計持股比例高達約29.25%。
按照2月27日的收盤市值268億元計算,[海康系]在聯蕓科技的賬面價值約為78.39億元。
除了海康機器人,作為安防行業的領軍企業,海康威視通過旗下子公司,包括螢石網絡、海康微影、海康汽車電子、海康存儲、海康消防、海康睿影和海康慧影等,構建了一個強大的創新業務集群。
這些業務在2023年為海康威視貢獻了185.53億元的總收入,占公司整體收入的20.77%。
然而,在2022年,海康威視的業績出現了顯著變化,凈利潤同比下降23.65%,至128.3億元,這是其上市12年來的首次下滑。
當年,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達到893.4億元和141.08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42%和9.89%;然而,這一增長勢頭未能持續,2024年業績再次面臨壓力。
在2024年,公司的營業總收入達到924.86億元,同比增長3.52%,而凈利潤為119.59億元,同比下降15.23%。
在2013年,國內掀起了一股[智能硬件]熱潮,眾多企業紛紛加大投資布局,海康威視亦不甘人后。
2020年8月,海康機器人從海康電子購買了組裝生產線,并在杭州市桐廬縣建立了生產基地,調整生產模式為自主生產,完成了與海康威視組裝生產線的拆分。
觀察可知,海康機器人的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經歷前幾年的顯著增長后,近兩年的增長幅度已明顯減緩;
2023年,海康機器人在移動機器人行業的市場份額達到19.29%,位居國內市場首位;
截至2024年5月20日,海康機器人全系列自動移動機器人(AMR)累計下線多個客戶,覆蓋多個行業。
海康機器人的主要優勢在于其機器視覺業務和移動機器人業務(2023年市場份額均為國內市場首位)能夠相互促進。
例如,長安汽車采用了海康機器人的3D視覺引導系統,通過結合3D AI視覺技術與汽車生產制造工藝,實現了機器人在沖壓車間尾線裝箱以及焊裝車間焊裝上料等工序的自動化引導。
海康機器人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機器視覺業務和移動機器人業務,2023年上半年,機器視覺業務收入占比為57.8%,移動機器人業務占比為41.1%。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2023年,公司在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行業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4.02%和19.29%,均居國內市場首位。
海康機器人的下游應用中,汽車、3C電子、新能源行業占比較高,報告期內這三個行業占公司移動機器人業務收入的比重合計均接近或超過70.00%。
然而,海康機器人IPO進程多年未有實質性進展,除了受到新[國九條]政策從嚴監管分拆上市的影響外,也反映了海康機器人增長放緩背后的潛在問題。
營收增速放緩、毛利率逐年下降,海康威視分拆子公司IPO的背后,可能與其自身營收增長乏力有關。
部分資料參考:野馬財經:《海康機器人沖刺IPO,背后[香港首富]曾布局9家上市公司》,《杭州,靠機器人贏麻了》,物流沙龍:《年營收49.6億元??的海康機器人IPO有新動靜,透露了幾個關鍵信息》,財中IPO:《用時一年回復深交所問詢,海康機器人IPO之謎》
本公眾號所刊發稿件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回復,我們收到信息后會在24小時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