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4月15日訊(記者 郭偉瑩) 2024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保險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持續深入推進轉型升級,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保險業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功能作用進一步凸顯。
2024年,也是中國再保“三步走”戰略中“蓄勢發力期”的收官之年。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口徑計算,中國再保2024年合并總保費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創“十三五”以來新高。這一階段性成果的取得,也為中國再保2025年進入發展突破期,實現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目標,鍛造了穩固的基石。
2025年,中國再保將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的戰略目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價值提升”工作總基調,著力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統籌推進深化改革和創新轉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實現發展新突破,奮力邁向建設世界一流新階段。
2022年以來,中國再保錨定“到2035年建設成為中國特色鮮明、戰略作用突出、專業優勢明顯、市場地位凸顯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戰略目標,并于2023年發布《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的行動綱要》,明確中國再保“三步走”戰略安排。
根據戰略部署,2023-2024年為蓄勢發力期,著力提升經營質效,打牢“穩”的基礎,積蓄“進”的動能。2025-2027年為發展突破期,著力實現創新轉型,“穩”中加快“進”,以更大力度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軟硬實力雙提升。2028年以后為躍升趕超期,要求全球化業務布局、世界品牌影響力、科技化支撐能力等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打造一流的功能作用、一流的業績價值、一流的發展能力,成為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再保險集團。
2024年正是中國再保蓄勢發力期的收官之年。綜合歷年年報數據可以看出,自2022年至2024年,中國再保經營業績持續向好,三年來總保費收入、保險服務收入、歸母凈利潤等核心業務指標連年創新高。
具體來看,合并總保費收入從2022年的1697.65億元,穩步增長至2023年的1768.49億元,并在2024年進一步提升至1784.83億元;合并保險服務收入也從2023年的997.5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013.63億元。尤為亮眼的是,歸母凈利潤在2024年實現大幅增長,達到105.57億元,同比增長86.8%,這一成績充分彰顯了中國再保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強勁動力與卓越成效。
與此同時,中國再保的承保效益也在持續改善。2024年,中國再保境內7家子公司和海外6家經營平臺均實現盈利,展現出強勁的經營活力與穩健的盈利水平。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財產再保險境內業務、境外業務綜合成本率分別錄得99.86%、89.38%,均保持在穩定水平。人身再保險保障型業務綜合成本率96.80%、財產險直保業務綜合成本率99.66%,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0.32個百分點和1.12個百分點。
在投資領域,中國再保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理念,并取得了卓越的投資收益。截至2024年末,管理資產余額8271.11億元。2024年實現總投資收益173.89億元,同比增長86.9%;總投資收益率達4.83%,較去年同期提升2.06個百分點。
作為我國境內唯一的本土再保險集團,中國再保亦將國際化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致力于提升在全球再保險市場的影響力。近年來,中國再保國際化發展成果斐然。截至2024年底,中國再保國際業務占比近20%,海外資產占比近25%,在11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境外機構,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合作伙伴超過1000家。2024年,包括北京、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在內的國際業務平臺承保全面盈利,特別是橋社自收購以來,實現規模利潤雙翻番;橋社辛迪加1084躋身勞合社前三,盈利表現持續優于勞合社整體水平。
作為中央金融企業,中國再保聚焦主責主業,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大局,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體經濟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等方面不斷創新保障,推動服務質效雙升。三年來,服務國家戰略重點領域風險保額123萬億元,助力健康中國覆蓋5.3億人次,服務中小微企業超過1600萬家。
強化保險保障本源,做深做實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保險方面,引領網絡安全保險發展;助力航空航天產業成長,再保市場份額超60%;創新推廣國產移動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芯片保險,促進高端制造業穩健發展。綠色保險方面,擔任主席單位和管理機構的中國核保險共同體,承保能力躍居全球第一,助力年減碳量超3億噸,成為保險業服務綠色發展的成功典范。普惠保險方面,豐富小微企業專屬產品,創新定制行業與地方特色產品,推動全國首個省域“惠商保”在山西落地;搭建鄉村振興營銷體系,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支持惠民保擴容提質,覆蓋2.8億人群。養老保險方面,創新推出老年人意外險、慢病專病保險等產品,實現長期護理、風險保障與養老服務有效銜接,深度融入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國再保在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領域保額增速均超過15%,普惠保險覆蓋人群超過2億人次,服務中小微企業超過1000萬家。
增強核心功能,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對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成立中國再保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氣候變化應對工作。完成中國人民銀行委托的臺風氣候變化物理風險壓力測試工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氣候變化物理風險(臺風)壓力測試模型,完成海南省臺風風險壓力測試;與國家氣象局聯合主辦首屆百花山氣象論壇,助力氣象風險轉移和風險減量管理。二是服務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發布中國洪澇巨災模型2.0,研發中國巨災風險地圖;在近八成的巨災保險試點項目中擔任首席再保人,支持首創政策性巨災保險一攬子解決方案,在河北和湖北兩省落地全災種、廣覆蓋、長周期的綜合巨災保險項目;舉辦巨災風險綜合治理研討會、出版中國巨災風險綜合治理專題論著,聯合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共同推進巨災保險高質量發展。
發揮橋梁作用,助力推動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是助推再保險市場建設。中再產險、中國大地保險、華泰經紀入駐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參與交易平臺建設和業務規則制定;聯合主辦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分享再保險市場洞察與展望;連續三年發布中國再保險行業發展報告。二是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2024年保障重大標志性工程和重點項目64個,提供風險保障近800億元;承保韓國海上風電項目,支持中資海外重大海上風電項目落地;借助橋社技術和經驗優勢,為中資企業海外項目增加風險保障。
數字金融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題中之義,也是中國再保立足數字經濟時代新要求,堅定的戰略選擇。近年來,中國再保持續迭代“數字中再”戰略,以數字科技推動經營模式與服務模式轉型升級,持續打造發展新引擎。
完善頂層設計。正式發布數字化轉型拓撲圖和路線圖,明確未來五年數字化轉型落地安排;提級管理中再巨災公司,成立中再數科公司,構建科技“兩翼”關鍵布局;出臺數據管理能力提升三年規劃,發布中國再保數據標準1.0版,數據治理制度體系初步構建;設計數字化轉型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數字化轉型評價機制。
深化科技賦能。集團數據中臺和業務平臺上線運行,提升數據驅動經營決策能力;持續迭代巨災組合風險管理平臺(CREST),自主研發的風控模型實現再保、直保兩端應用落地;建設中國大地保險“靈山界”AI大模型平臺,賦能9個業務場景創新;完成一體化網絡安全邊界和防御體系構建,安全能力持續增強。
豐富平臺生態。迭代升級地震、臺風、洪澇巨災模型,完善巨災模型譜系;升級“再·耘”農險科技平臺,賦能11家保險公司農業指數保險產品創新和風險評估;迭代壽險智能綜合風控平臺,助力20余家客戶公司智能核保和理賠;升級新能源車險“再·途”平臺,發布網絡安全保險“再·安”平臺,賦能新業務發展;聯合頭部險企拓寬區塊鏈交易平臺應用場景;持續推動IDI、安責險平臺建設和推廣。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對于中國再保而言,更是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發展突破期的起步之年。在這承前啟后的關鍵節點,中國再保正以穩健而堅定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全力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用實干書寫著新時代的奮進新篇章。
今年1月,中國再保董事長和春雷在2025年工作會議上指出,“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價值提升’工作總基調,深入實施建設世界一流行動綱要,著力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有效防范化解風險。”,這為中國再保邁向建設世界一流新階段指明了方向。
“要堅持兩手抓,一是抓深化改革,推進‘中再改革十條’在集團系統落地;二是抓創新轉型,推進集團高質量發展。”今年3月,中國再保總裁莊乾志在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對發展突破期起步之年的重要工作進一步闡釋。
第一,必須堅持聚焦主責主業,發揮再保險功能作用。第二,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價值提升”工作總基調。第三,必須踐行“發展有規模、承保增效益、投資要穩健”經營理念。第四,必須鞏固和提升五個能力,即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協同發展能力、數字化轉型能力、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集團管控和風險控制能力。
在提升國際化水平的新征程中,中國再保也已繪就清晰的路徑。在戰略選擇上,堅持國際化發展大方向不動搖,以建設世界一流再保險集團為目標,對標頭部企業,參與全球風險治理,加強全球交流合作,不斷提高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和中國海外利益服務保障能力。
在戰術策略上,穩慎推進全球機構布局和業務發展。在機構布局上,積極應對全球局勢變化,穩慎推進在國際重點區域和新興市場布局,持續優化境外機構網絡。在業務發展上,積極應對極端氣候風險挑戰,完善境外機構管控機制,加強國際業務周期管理,推動境外機構提升經營質效。在運營保障上,持續打造國際化人才庫,通過內培外引加快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國際業務風險監測,優化極端情景應急預案,不斷強化風險防控。
1.凡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
2.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Bsports必一體育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布信息,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Bsports必一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