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機器人與母公司海康威視的“臍帶關系”遠超市場想象。招股書顯示,海康威視不僅是其前五大客戶,更是前五大供應商,2020-2022年累計代付職工薪酬及費用達2.72億元。這種“既是客戶又是供應商”的模式,導致深交所多次問詢其交易公允性與業務獨立性。更值得警惕的是,海康機器人長期共用海康威視的信息系統,核心管理團隊與母公司存在交叉任職,被市場質疑“名為獨立子公司,實為業務部門”。在監管層對分拆上市從嚴把控的背景下,這種深度綁定的關聯關系可能成為IPO的“致命傷”。
盡管營收從2020年的15.2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9.29億元,但海康機器人的現金流卻呈現“造血能力”不足的危機。2019-2023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僅2020年為正,其余年份均為凈流出,2023年上半年更是惡化至-2.94億元。這一現象背后,是存貨與應收賬款的“雙高”壓力:存貨賬面價值從2019年的2.62億元飆升至2022年的17.28億元,應收賬款余額同期從4.78億元增至11.08億元,占營收比例最高達50%。過度依賴賒銷與備貨的模式,不僅加劇了資金鏈風險,更暴露了其對下游客戶議價能力的不足。
海康機器人的業務高度集中在汽車、新能源、3C電子三大領域,而這三大行業正集體遭遇“增長寒冬”。3C電子行業受消費疲軟影響,全球手機出貨量連續九個季度同比下滑;新能源行業在2023年達到階段性高位后,鋰電等細分領域增長顯著放緩;汽車行業則因產能過剩與出口波動,訂單呈現劇烈波動。2024年前三季度,海康機器人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9.78%,正是行業需求萎縮的直接反映。更嚴峻的是,公司尚未在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形成規模化收入,抗周期能力薄弱。
必一運動官網
盡管海康機器人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如光學鏡頭除霧系統、雙向超越離合器等),但其研發投入強度卻呈現下滑趨勢。2020-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從超20%降至15%左右,顯著低于同行業頭部企業。這一趨勢與其技術密集型的業務屬性背道而馳。更值得關注的是,競爭對手極智嘉、快倉等企業在海外市場表現強勁,極智嘉2023年海外收入占比超70%,毛利率達46.4%,而海康機器人的海外拓展仍處于“穩健但緩慢”階段。若不能持續投入研發以保持技術領先,其國內市場份額可能被蠶食。
截至2023年6月末,海康機器人的資產負債率高達66.23%,遠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30.34%。高負債背后,是其對母公司資金的過度依賴:2021-2022年,公司向海康威視拆借資金超25億元,且主要辦公場所仍向母公司租賃。這種“輸血式”發展模式不僅削弱了獨立融資能力,更在利率上行周期下面臨償債壓力陡增的風險。若上市進程持續受阻,其資金鏈緊繃狀態可能進一步加劇。
必一運動官網
海康機器人的上市困境,折射出中國智能制造行業的深層矛盾:技術投入與商業化落地的平衡、關聯交易與獨立運營的博弈、行業紅利與周期波動的對抗。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警惕其光鮮數據下的“亞健康”狀態;對于監管層而言,需審慎評估其持續經營能力與風險抵御能力。在這場資本與實業的博弈中,海康機器人能否突破重圍,或許取決于其能否真正走出母公司的陰影,成為一家獨立、健康的科技企業。
成立背景與業務定位海康機器人成立于2016年,是海康威視旗下專注于機器視覺與移動機器人的子公司,業務涵蓋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核心產品包括AGV、機器視覺系統等。
市場表現與技術布局2024年營收達59.29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移動機器人業務國內市占率19.29%,位列第一。公司累計下線+客戶,在新能源、汽車制造等領域完成多個標桿項目(如寧德時代電池產線臺AMR)。技術層面,其自研VM算法平臺打破國外壟斷,第五代AMR智能基座顯著提升自主能力。
國際化與研發投入海外市場以東南亞、歐洲為主,與德國汽車零部件廠商合作金額超億元,但海外收入占比仍低于極智嘉等競爭對手。2024年研發投入超11億元,占營收約20%,重點布局AI工業質檢、3D視覺等前沿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