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的浪潮中,首次公開募股(IPO)一直備受矚目,它是企業發展的關鍵里程碑,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自2025年3月開始,由財聯社與《科創板日報》聯合出品的創投日報正式開啟“IPO直通車”欄目,我們將對話企業創始人、天使人,為您全方位呈現IPO的臺前幕后;我們將搭乘“直通車”,深入企業、奔赴路演現場,第一時間為您帶來最鮮活的IPO進展、最專業的解讀分析。
不管您是企業家、投資者,還是資本市場的關注者,“IPO直通車”將是您洞悉IPO市場的重要窗口,共同見證資本市場的風云變幻 。
《科創板日報》6月25日訊(記者徐賜豪)北京極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智嘉”)日前已通過港交所聆訊,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
公開信息顯示,極智嘉的投資人團隊豪華,包括華平投資、CPE源峰、紀源資本、螞蟻集團、高榕等頂級機構。此外,英特爾、中金資本、農銀資本等戰略投資者也紛紛入局。
不過,極智嘉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早在2021年,它就曾嘗試在科創板上市,然而最終未能如愿。此后,極智嘉轉變策略,于去年12月轉道港交所。
期間,極智嘉的招股書一度失效,并在今年6月份再次更新招股書。近期,極智嘉獲得證監會出具的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這標志著極智嘉即將正式登陸港交所,有望成為“全球倉儲AMR(自主移動機器人)第一股”。
極智嘉成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北京,核心業務是提供AMR解決方案。(即讓在復雜的倉庫中自主導航,將貨物迅速搬運到指定位置。)
據悉,相比傳統人工倉庫,極智嘉的AMR解決方案可減少揀選人員70%的無效行走時間。通過動態路徑規劃和智能調度系統,集群能將倉儲空間利用率提升30%-50%,同時降低運營成本約20%。
極智嘉的AMR解決方案專注于兩個領域——倉儲履約和工業搬運。在倉儲履約中,AMR能夠高效完成揀選、分揀和貨物運輸等流程,幫助電商、零售等行業實現貨物的快速分發;而在工業搬運場景中,這些機器人能夠替代傳統叉車,承擔物料搬運和零部件傳輸的任務。
招股書顯示,其主要客戶包括耐克、沃爾瑪、豐田、西門子、蘇寧易購、戴爾、DHL、順豐供應鏈等全球700多家企業。截至2024年12月31日,極智嘉已服務全球超800家終端客戶,累計向超40個國家交付56000臺AMR,部署項目超1500個。根據灼識咨詢資料,按2024年收入計算,極智嘉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倉儲履約AMR解決方案提供商,且連續六年保持領先地位。
從財務數據來看,極智嘉營收和毛利呈增長態勢。2022年、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14.52億元、21.43億元、24億元;毛利分別為2.57億元、6.59億元、8.3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17.7%、30.8%、34.8%。
不過,同期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8.21億元、4.57億元、9224萬元,雖虧損在收窄,但仍需關注盈利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極智嘉海外市場表現亮眼。自2022年起,連續3年超70%的收入來自中國大陸以外市場,且該區域市場毛利率遠高于國內市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毛利率分別為42%、46.4%和46.5%。
這得益于極智嘉在歐洲、美洲、亞太等關鍵市場建立的本土團隊和全球交付服務能力。目前,其在全球設立超48個服務站點、13個備件中心,具備7×24小時快速響應能力,2024年客戶復購率達74.6%,關鍵客戶復購率約84.3%。
極智嘉創始人鄭勇現年45歲,本碩畢業于清華大學,曾在電氣和自動化技術公司ABB旗下多家子公司擔任運營經理,專注于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的解決方案。
隨后,他加入法國圣戈班集團的子公司,擔任工廠經理,負責整個生產基地的運作。2013年,他轉戰新天域資本,作為高級經理參與TMT和機器人領域的投資。
2014年,鄭勇在亞馬遜倉庫考察物流項目時,捕捉到機器人在倉儲物流中的潛力。次年,他便與李洪波、劉凱、陳曦聯合創辦了極智嘉。這幾位聯合創始人學術背景同樣出色,李洪波獲清華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劉凱在清華完成碩士學位,陳曦則是北科大“雙學位”得主。
Bsports必一體育
極智嘉創辦首年便展現出強大的創新實力,發布了國內首個倉儲機器人“貨到人揀選”系統。同年9月,其獲得廣東巖青科技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巖青資本)的1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Bsports必一體育
2年后,巖青資本將所持的股份分別以607.5萬元和1616.32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火山石和高榕創投。
據招股書披露,自成立以來,極智嘉吸引數十家投資機構進行了11輪融資,最后一輪發生在2022年底獲得E1輪融資時,其投后估值已經達到150億元。
極智嘉背后站著不少知名投資方。華平投資、CPE源峰、紀源資本、螞蟻集團、高榕創投等頂級機構紛紛加注。此外,、中金資本、農銀資本等戰略投資者也紛紛入局。
從股權結構來看,創始人鄭勇直接持股約7.19%,擁有20.5%的投票權,并與李洪波、劉凱、陳曦及員工持股平臺共同控制了21.7%的股權以及55.36%的投票權。
在機構投資者中,華平投資以11.86%的持股比例成為第一大股東。CPE通過旗下磐信上海和廈門源峰分別持股3.47%和3.38%,合計占股6.85%。螞蟻集團則通過Accelerator VI Ltd和上海云玚分別持股3.87%和1.07%,合計持有4.93%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