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WRC)在北京舉行。《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大會現場看到,本屆大會打造了創新館、應用館、技術館3個展館,等200余家國內外企業帶來了1500余件展品,現場“炫技”,引爆人流。
記者從本次大會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國產業營收同比增長27.8%,工業、服務等產量均高速增長,中國已連續12年穩居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本次大會見證了全球機器人產業的突破與創新,是一場專業性與大眾性兼具的機器人科技盛宴,也是觀察全球機器人技術迭代和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在這里,能看見中國乃至全球機器人產業的現狀、優劣勢和未來。
本次大會人氣爆棚,展館內人潮涌動,各家企業展臺,各類機器人紛紛“秀肌肉”,展示多樣才能:有的在現場下棋,有的彈奏鋼琴、吉他等各類樂器、有的跳舞、走秀……而人形機器人足球賽與拳擊格斗賽等則成為展廳的人氣王。從走到跑再到“炫技”,大量貼近日常生活的產品及應用,讓觀眾直觀感受技術與生活的融合。
現場最直觀的感覺是,除了專業觀眾,今年的小觀眾明顯增多,很多都是家長帶孩子專門過來參觀的。現場一位家長對記者表示,帶孩子過來,主要是想讓孩子直觀體驗AI機器人的最新成果,培養孩子的興趣,各家機器人的展示很多都是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還有各種現場互動,孩子玩得很開心,也很有收獲。
國地共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表示,產業是“大腦”“小腦”“肢體”3個技術的疊加。從“肢體”技術上,我國已取得領先地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李藝銘則表示,機器人要通過大模型賦予其觸覺、視覺和決策能力,2025年明顯感覺到機器人變得更聰明了。
記者注意到,世界機器人大會自2015年首次舉辦,10年間,全球機器人產業飛躍式發展,智能水平迭代升級、應用場景加速拓展。2024年,國內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近2400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8%,中國連續12年穩居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作為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永久舉辦地,北京在機器人產業發展上持續領跑。目前,北京市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約占全國1/3,今年上半年產業營收增長近40%,機器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
此外,全國各地也在加速布局機器人產業。記者在現場看到,湖北、四川、浙江、香港、深圳、杭州、成都等省市都在大會現場布置了專門的展位,集中展示各地機器人產業布局、龍頭企業及未來規劃,吸引洽談合作和投資。
香港貿易發展局相關負責人王女士告訴記者,這次香港專門組團來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近年來,香港持續發力AI、機器人等科創產業,這次組團參會成員里既有政府機構,也有機器人上下游企業,還有像香港大學這樣的教研機構,集中展示香港機器人產業的實力和潛力,香港不想錯失機器人的全球盛會和時代熱潮。
據悉,本次大會以“讓機器人更智慧,讓具身體更智能”為主題,重點展示具身智能的應用場景路線,涵蓋文體娛樂、家庭服務、醫療康養等領域。而為了加速機器人產業落地,大會還打造了場景開放日、投融資對接等配套活動,便于企業對接上下游產業鏈。
業內人士認為,如今,機器人產業和應用正展現出強勁發展潛力,邁入“技術突破—資本加碼—場景落地”的加速期。除了“炫技”,今年更明顯的感受是,大家都更想盡快落地場景和賺錢了。
對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認為,人形機器人在生產制造、倉儲物流、家政服務、教育醫療等場景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中國聚焦這一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持續發力,拉動新消費、催生新產業、擴大新就業,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
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熊友軍則直言,當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迎來需求與技術雙輪驅動的黃金時代。
在加速落地應用的同時,機器人產業也迎來了投融資熱潮。今年7月,宇樹科技啟動上市進程。一級市場方面,近期多家機器人初創企業紛紛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年初至今,我國機器人行業共完成投融資534次,金額達743.59億元。
宇樹科技創始人、CEO王興興在大會上對包括《中國經營報》在內的媒體記者表示,宇樹科技希望用更好的價格讓更多人把機器人用起來,從去年到今年,客戶采購公司的人形機器人非常多,公司正在構建新的生態體系,前提是有足夠的出貨量。
而在擎朗CEO李通看來,技術必須為市場服務。其預測雙足人形機器人有望在餐廳酒保、麥當勞漢堡制作等垂類場景中率先實現商業化,但如果要全面進入家庭場景則仍需五年以上。
人工智能賦予機器人更多的能力。中國機器人企業不僅擁有清晰的本地化戰略,還在技術路徑和市場節奏上,展現出全球化布局視野。新松機器人公司首席技術官張雷告訴記者,我們主要負責移動機器人的部門,今年的主要項目大約有60%都是來自海外,其中重點是北美的市場。
具身智能機器人與人形機器人是目前機器人研發領域最受關注的兩大熱點。在本次大會上,《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十大發展趨勢》及《2025人形機器人十大潛力應用場景》相繼發布。《2025人形機器人十大潛力應用場景》包括:工業通用操作、汽車制造、3C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電力生產、安全應急、商業服務、家居服務、農業生產等,為人形機器人技術攻關與產業化落地提供了清晰的路徑指引。
首程控股執委、聯席總裁葉芊指出,2025年機器人產業關鍵詞為“量產”與“生態”,強調供應鏈能力、技術發展和客戶付費意愿的顯著提升。智身科技市場品牌負責人梁瀟則表示,目前市場需求呈現兩大顯著變化:一是客戶從“試水科研”轉向“實戰落地”,更關注機器人能否直接解決產業一線的具體痛點;二是場景復雜度提升,對全地形適應、極端環境作業、快速定制化等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業內人士認為,機器人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已經來到了大規模產業化的前夜。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明確提出,2027年國內整機年產量要達到100萬臺,2030年形成完整產業鏈。以此來看,未來的5到10年將是機器人產業爆發的窗口期。速騰聚創CEO邱純潮曾公開表示:“機器人是一個非常大的應用場景,是一個10倍于汽車市場的場景。”
當然,現實的挑戰依然存在,比如關鍵核心技術的瓶頸、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社會倫理和法規的缺位等。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趨勢也愈發明確:技術加速迭代,成本快速下降,應用場景也不斷拓寬。
業內人士表示,機器人大會已走過10個年頭,見證和推動著機器人產業在技術自主、場景落地、生態成熟上不斷突破,機器人產業正在從“炫技”時代,全力沖刺“實戰”階段。機器人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的愿景正在加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