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理工大學張軍院士團隊首創片上光譜復用感知架構,自主研制了國際首款百通道百萬像素高光譜實時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創造了世界紀錄。相關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發表。
據介紹,光譜被稱為“光基因”,代表了光信號在不同波段的強度分布。高光譜成像技術能夠同時獲取目標的空間結構信息和數十甚至上百個波段的光譜信息,精準識別目標材質特征,從而實現復雜環境精準辨識,在衛星遙感、深空探測、新質裝備等諸多領域具有重大應用,是世界各國競相追逐的研究熱點與難點。然而,現有高光譜成像技術受限于傳統模式,分辨率和光能利用率不高,系統體積大、重量重、難集成,嚴重制約了其在重大領域的發展和應用。
面向未來智能化、輕量化探測需求,團隊建立了片上光譜復用感知架構。該架構顛覆傳統方法,實現從復雜系統到集成器件的革新;顛覆傳統物理測量輸出模式,通過智能計算實現高分辨率高光譜成像。基于此架構,團隊攻克了大規模高分辨光譜重建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自主研制了國內首款百通道百萬像素高光譜實時成像器件,將光能利用率由不足25%跨越提升至74.8%,創造了世界紀錄。
該器件在遙感探測、生命健康、智慧農業等領域展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這項成果開辟了片上光學研究新領域,為下一代智能傳感器發展提供了新方法,推動集成電路、電子信息、計算機、物理、材料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發展。
甜蜜的科學:吃糖也有大學問! —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馬曉偉
一聲戰機轟鳴劃破長空,一柄銀色利劍直沖天際。此次殲-35A敢于摘掉面紗公之于眾,不是因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為它擁有基于實力、能力、國力上的強軍自信與大國自信。
我國科學家目前已完成八條全球主要海溝深淵的載人深潛科考,創造多項世界載人深潛作業和科考新紀錄,在深淵深海地質、生命與環境科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重大發現和科考成果。
我們必須堅持科技創新的戰略先導地位,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在全球科技競爭中搶占先機,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中贏得主動權。
該項技術由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與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東莞磁脈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120公斤推力級渦噴發動機KP12可配裝多用途無人機開展災情監測、空中消防、物資投送、通訊中繼等。
日前,《細胞》雜志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嚴建兵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脫水的分子機制,為快脫水宜機收玉米品種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礎,我國宜機收玉米品種培育有望進一步“提速”。
日前,北京理工大學張軍院士團隊首創片上光譜復用感知架構,自主研制了國際首款百通道百萬像素高光譜實時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創造了世界紀錄。相關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發表。
中國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國內首座冷熱能互換站,年處理能力超260萬噸。
13日,全球首個吉瓦級海上光伏——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山東墾利100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首批光伏發電單元成功并網,成為全球率先成功并網的最大海上光伏項目。
Bsports必一體育
當前,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扎實,農業現代化正向縱深邁進,更需要鉚足干勁、再接再厲,大力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北京大學郭雪峰教授、山東大學李延偉教授和北京大學莫凡洋教授等聯合研究團隊,通過在芯片上對開環易位聚合反應的在線調控,實現了單個聚合物的精準合成,有望為聚合物材料精準制造與有機合成領域帶來革命性進展。
構建具有我國特色的工程師認證制度,應從我國實際出發,形成一個由政府人才綜合管理部門主導,由產業部門、企業、院校、工程界和專業社會組織緊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體系。
近日,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紅石10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順利實現并網發電。
Bsports必一體育
世界氣象組織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期間發布報告說,2024年有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在劉漢龍指導下,肖楊憑借在微生物加固土體力學領域的豐富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到點自動發車、區間自動運行、到站自動對標停車、車門站臺屏蔽門聯動開啟……京張高鐵在全球第一次實現了運營時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動駕駛。
中歐科技合作“龍計劃”2024年海洋遙感高級培訓班日前在海南三亞開班。在11日上午舉辦的開幕式上,近30位國內外遙感領域知名專家和近60位來自海洋遙感領域優勢科研院所與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員共同參加活動。
近年來,北京涌現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進制造等領域的高科技民營企業,目前已逐漸形成技術和品牌優勢。
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在12日開幕的第十五屆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中國軍工”“中國航天”展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