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1.3%的市場份額再次成為海上風電裝機冠軍,同時,以14.1%的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全國風電市場新增裝機前三名。
這位老牌“海上風電專家”,不僅憑借不斷的技術創新繼續成為海風市場的“單項冠軍”,也憑借過硬的陸上產品,成為行業整體排名前三的“全能選手”。當前,海陸并進的戰略圖譜以及“風光儲氫燃”的生態圈構建,正推動行業競爭從規模制勝向創新驅動、鏈式整合、生態協同演進。
2024年全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561.4萬千瓦,裝機量達到175.7萬千瓦,占比達31.3%。這意味著,平均每3臺新增海上風機中就有1臺印著明陽智能LOGO。
中國財富注意到,在海上風電的市場份額近幾年呈現躍遷式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以25.7%的市占率登頂排行榜時,與電氣風電(23.1%)相比高出2.6個百分點;2024年,明陽智能31.3%的市占率較第二名金風科技19.6%的領先優勢已擴大至11.7個百分點,進一步拉大了與第二梯隊企業的技術差距。
明陽智能之所以被業內稱為“能源新生態構建者”,不僅是因其規模擴張的速度,更在于其持續突破深遠海技術邊界的技術創新能力。
2月24日,在廣東陽江海域水深超45米的海域中,全球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已經穩定運行兩個月。該平臺以16.6兆瓦總裝機容量刷新行業紀錄,其雙機組各配備掃風面積超5.2萬平方米的兩個風輪,年發電量可達5400萬千瓦時,可滿足3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需求。相比同等掃風面積的傳統單臺風機,“明陽天成號”的雙臺風力發電機系統發電量提升了4.29%。
在智能化水平上,“明陽天成號”也處于行業領先位置。它配備了超過3000個智能感應器,相當于給風機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通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實時監測2000多個零部件的運行狀態,不僅讓風機運行更安全,也極大地提高了維護效率。
支撐市場競爭優勢的,還有明陽智能構建的立體化技術護城河。2024年明陽智能三季報顯示,其研發費用達5.01億元,在行業位居領先水平。作為國內風電裝備制造業標桿企業,明陽智能已構建起適應不同特殊氣候條件的風機。包括單機功率覆蓋1.5-11MW系列陸上型風機,以及單機功率覆蓋5.5-22MW系列海上型風機。
此外,明陽智能在技術上的突破創新也在持續收獲成果。2月27日,深圳量云能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明陽智能子公司)在廣西順利完成明陽2MW雙饋風組的主控系統國產化改造,成功并網運行。這是明陽集團首臺套實現主控系統100%國產化的風組,標志著明陽智能完成了風電機組控制系統核心技術自主化。
查閱其財報,中國財富了解到,從全球首臺MySE5.5MW抗臺風漂浮式樣機,到 MySE7.25MW 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機,再到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明陽智能不斷突破海上風電的技術邊界,實現了從“雙百”(離岸100公里、水深100米)到“雙超”(超大型機組、超深水應用)的跨越式發展。
陸上風機大型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自2023年11月起,陸上10MW風機招標快速起量,在隨后10個多月時間內,國內已經有約16.7GW項目采用了10MW及以上大兆瓦風電機組。據《》統計,2023年中國平均陸上風電機型容量提升達到了37.5%。
公開招標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明陽智能10MW陸上風機已經獲得超5000MW訂單,在所有主機廠商中位列前茅。不僅如此,廣發證券報告也顯示,明陽智能8MW陸上機組在內蒙古、甘肅、新疆三大國家風電基地的中標率分別達41%、39%、35%,展現出強大的場景適應能力。
陸上產品創新方面,明陽智能同樣走在前列。中國財富注意到,2025年1月,由明陽智能研發的MySE7.X-233陸上風機入圍了Windpower Monthly(《風電月刊》)2024年度“全球最佳陸上風電機組(5.91MW以上)”榜單。
當國內能源企業還在瘋狂“低價競爭”時,明陽智能已悄然通過構建“風光儲氫燃”“五位一體”矩陣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躍遷。
2022年10月,明陽智能在廣東成功下線了全球最大單體堿性水電解制氫裝備。中國財富了解到,該裝備由明陽智能自主獨立設計并生產制造,單體產氫量達到1500-2500 Nm/h。這款“氫能巨獸”,不僅刷新了全球單體制氫裝備的產能紀錄,更憑借10%~110%的寬頻調諧能力,有效解決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波動性難題。
新能源電力通過氫能進行存儲后,如何再轉化為電能?燃氣輪機尤其是純氫輪機可以給出答案。2024年12月22日,全球首臺30MW級純氫輪機“木星一號”完成整機點火試驗。該機組由無錫明陽氫燃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明陽智能子公司)主導研發,攜手國內14所高校院所共同攻克氫燃燒技術難關,是目前全球單機功率最大的純氫發電系統。整機試驗首次點火成功標志著我國大功率氫燃氣輪機和氫儲能技術取得重大進展,新型長時有了新技術、新產品。
Bsports必一體育
隨著包頭25MW/100MWh高壓級聯系統下線,明陽智能的能源矩陣正在完成又一塊重要拼圖。2025年1月12日,明陽集團在包頭舉行了首臺套單機35kV 25MW/100MWh高壓級聯儲能系統的下線儀式,這一成就不僅標志著明陽集團在儲能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更將助力包頭市打造“中國儲能之都”,為包頭市乃至內蒙古自治區的綠色能源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Bsports必一體育
“風光儲氫燃”五位一體的能源矩陣貫通后,明陽智能構筑的已不僅是技術護城河,更是全新的零碳生態系統。
作為廣東省海上風電產業“鏈主”企業,依托廣東本土產業鏈的深度與廣度,明陽智能正加速其全球化戰略。
這一戰略落地的根基,深植于粵港澳大灣區。明陽智能在陽江高新區打造了亞洲“四最”海上風電智能制造基地:單體規模最大、起吊能力最強、車間跨度最廣、產能規模最高,重新定義了海上風電制造的新標桿。
這座占地319畝的超級智造基地,構筑起覆蓋5.5-16MW全系海上風電裝備he部分陸上機型的超級產線。同時,配備了國內最先進的海上風電整機全功率測試平臺,該平臺可實現對5.5-16MW大型海上風電機組的全功率和小功率的檢測。
隨著近海資源開發趨近飽和,水深超60米、離岸超100公里的深遠海區域將成為“十四五”后期的主戰場。而全球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的成功投運,也給深遠海開發提供了示范案例。
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與貿易壁壘疊加的復雜格局中,明陽智能一方面深耕本土,一方面將觸角延伸向全球。
這一戰略的突破性進展率先在歐洲顯現。在歐洲市場,明陽智能憑借領先的技術實力與高功率風機產品,成功打破地域壁壘,贏得德國能源開發商Luxcara(盧克斯卡拉)等國際合作伙伴的青睞。2024年7月2日,Luxcara宣布與明陽智能達成戰略合作,由后者為其北海風電項目定制16臺單機容量18.5MW的海上風機。該機型較歐洲主流產品功率密度提升27%,葉片掃風面積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標志著中國企業首次以技術領導者身份進入歐洲核心能源基建領域。
當德國協會質疑為何選擇中國企業時,Luxcara高級咨詢師拉爾斯·豪格維茨回應:“我們看中的是實力,是明陽智能能夠提供的、歐洲企業目前還無法企及的高功率風力發電機。”
歐洲市場的突破僅是明陽智能全球化棋局的第一落子。華創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明陽智能已簽訂多個歐洲訂單,總裝機容量超3GW。
發達國家市場完成了技術卡位,新興經濟體也成為明陽智能戰略縱深開拓的主戰場。在亞洲與非洲,明陽智能選擇以多能互補模式破解當地能源轉型痛點。
2月6日的一場簽約儀式,成為這場技術革命的具象化注腳。巴基斯坦信德省能源部與明陽智能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明陽智能將在當地開發建設350MW風光儲一體化項目和75MW風電項目通過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多能互補效率最大化,上述項目計劃于3年內完成建設并投運。
裝機量數字背后,一場更深層次的產業變革正在發生。在這場競速賽中,中國風電廠商的競逐,已經不是簡單的裝機量比拼,更是一場涵蓋產業生態構建、商業模式升級與全球化布局的系統性變革。(呂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