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戶提問:5G牌照發放,產業加快布局,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四川用戶提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
河南用戶提問:節能環保資金缺乏,企業承受能力有限,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中國無人駕駛行業在政策、技術與資本的驅動下,正加速邁向商業化。中研普華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600億元,2030年有望超4000億元。技術突破、法規完善與生態協同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Robotaxi、無人配送等場景將率先落地,重塑未來出行格局。
2024年,無人駕駛行業迎來三大標志性事件:Waymo獲準在洛杉磯提供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中國發布全球首個L4級自動駕駛安全標準,特斯拉FSD V12全面推送純視覺方案。中研普華《2025-2030年中國無人駕駛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這些突破標志著無人駕駛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商業化,行業進入爆發前夜。
中國已開放超5000公里公開道路用于無人駕駛測試,北京、上海等20余城允許L4級車輛商業化試點。2024年工信部發布的L4級安全標準,明確感知系統冗余度≥99.99%、決策響應時間≤100ms等硬指標,為技術落地掃清障礙。
感知技術:激光雷達成本降至500美元以內,小鵬G9搭載2顆激光雷達+11顆攝像頭,實現200米障礙物識別精度98%;
車路協同:北京亦莊示范區通過路側單元(RSU)實現超視距感知,事故率降低70%。
2024年無人駕駛領域融資超200億元,地平線、Momenta等企業估值突破百億美元。特斯拉FSD入華預期升溫,帶動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等供應鏈企業訂單激增,激光雷達出貨量同比翻番。
中國車企:小鵬城市NGP覆蓋20城,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推出問界M9,實現高速+城區全場景自動駕駛。
百度Apollo:通過“蘿卜快跑”積累超5000萬公里測試數據,計劃2025年在武漢實現全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
滴滴自動駕駛:與廣汽合作開發Robotaxi,目標2026年車隊規模超1萬輛。
激光雷達企業與車企建立聯合實驗室,產品迭代周期縮短至6個月;地平線與大眾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自動駕駛芯片,打破英偉達壟斷。
中研普華《2025-2030年中國無人駕駛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預測,2025年中國無人駕駛市場規模將突破1600億元,2030年達4000億元以上,年復合增長率超30%。其中,Robotaxi占比將從2024年的15%提升至2030年的40%,成為最大增長極。
技術端:2025年前實現“BEV+Transformer+占用網絡”技術融合,將復雜場景處理效率提升50%;
商業端:采用“車電分離+按需付費”模式,將Robotaxi使用成本降至出租車2倍以內。
必一運動
必一運動
生態重構:車企從“制造商”轉型為“出行服務商”,城市規劃圍繞自動駕駛優化。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無人駕駛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認為,無人駕駛不僅是交通變革,更是社會運行效率的革命。隨著技術成熟度曲線進入“實質生產高峰期”,2025-2030年將成為產業黃金發展期。
無人駕駛的終局,是技術、政策與商業模式的共振。特斯拉的純視覺路線、中國的車路協同方案、百度的場景化落地——每條路徑都在探索無人化的最優解。對于參與者而言,抓住“數據-算法-算力”鐵三角,構建開放生態鏈,方能在萬億賽道中搶占先機。這場變革,終將讓“解放雙手”的夢想照進現實。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無人駕駛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3000+細分行業研究報告500+專家研究員決策智囊庫1000000+行業數據洞察市場365+全球熱點每日決策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