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有關低空經濟的利好消息不斷。各地紛紛拿出“作戰圖”,比如北京亦莊將打造“低空制造示范區”,四川多路作戰,成都建設西部低空經濟中心、自貢建設國家通用航空先進制造業基地……與此同時,資本的傾斜力度越來越大,政策也越來越“給力”,首批運營合格證(OC證)頒發,讓相關企業有了從試驗到商用的“通關文牒”。低空經濟邁入發展快車道,飛行汽車、eVTOL飛行器商業化進程提速。與此同時,行業也在呼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行業發展“短板”。
低空經濟的發展,地方是重要推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過60個城市相繼出臺了扶持低空經濟發展的相關文件,推出了專項支持政策。更重要的是,這些政策正在逐漸落地,一大批產業園、示范區相繼問世。比如,作為全國低空經濟試點城市,合肥市近年來持續強化政策支持與模式創新。依托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市已建成低空聯合飛行服務中心、城市空中交通樞紐港,并打造多模融合低空智聯網,實現飛行報審由5~7天縮短至提前1天。目前,合肥市已集聚峰飛航空等200余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初步形成研發、制造、運營、服務一體化的產業集群。
廣州低空經濟商業化正在打開更大空間。當地不僅有高域科技、億航智能和小鵬匯天“三駕馬車”,據不完全統計,還擁有從事低空經濟的企業4200多家,排名全國前列。在集成測試、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材料、衛星導航通訊、工業級應用等領域,廣州形成先發優勢。低空經濟被納入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的6大未來產業之一,廣州正在搭建端到端低空立體出行體系,實現地面交通與低空出行無縫覆蓋。
近日,北京經開區提出打造“低空制造示范區”。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經開區已聚集空天企業超過160家,擁有涵蓋飛機整機、機電航電、新型動力、通信導航、航空遙感、無人機、航空工貿、空天文旅等全產業鏈條。目前,區內多個載人傾轉旋翼飛機在研,并正規劃建設瀛海2500畝空天街區。
必一運動
四川則協同共進,給出了多地“作戰圖”。近日發布的《四川省低空經濟工作報告》顯示,成都建設西部低空經濟中心、自貢建設國家通用航空先進制造業基地、綿陽建設西部通航產業創新高地、宜賓建設四川低空經濟“第四城”……明確至2026年培育10家以上行業領軍企業,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建成覆蓋基礎設施、應用場景、標準體系的完整生態圈。
長三角研究院新能源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梁筱磊認為,國內多地發力,正在形成產業集聚優勢,其中,深圳的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約有2300多家,北京約有1200多家,成都約有700余家。注冊資本超過500萬元規模的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深圳有150家,北京有124家,成都有78家。他判斷,2025~2027年間,是很多地方和企業飛行汽車商業化的計劃時間節點。未來幾年,隨著飛行汽車商業化的落地,市場規模或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資本的嗅覺最為靈敏,低空經濟投融資火熱。小鵬匯天稱,近日,小鵬匯天與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簽約,5家銀行聯合向小鵬匯天提供12.6億元銀團貸款,用于支持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智造基地的建設。據悉,這是目前全球范圍內最大一筆用于飛行汽車生產的銀團貸款。IT桔子數據顯示,3月,低空經濟領域共發生18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達14.13億元。相較于2月,融資力度有所增強,融資數量為3個月內之首。
多方助力下,低空經濟正照進現實。3月28日,中國民航局頒發了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證),意味著中國低空飛行開啟“載人時代”,創造了低空經濟、城市空中交通的新里程碑。
必一運動
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巨大發展潛力。”西北工業大學新能源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于冬生認為,我國低空經濟發展已經處于全球行業前列,隨著各方的持續投入和大力布局,低空經濟有望實現加速發展,讓低空出行早日實現商業化運營。
飛行汽車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領域之一,其快速發展將帶動整個低空經濟產業鏈的繁榮。目前,不少企業都在加大力度研發飛行汽車,有些企業已經給出了商業化時間表。
據悉,小鵬匯天正與海南合作,將建設40個飛行營地,規劃“空中環島旅游公路”,2027年實現沿線景點全覆蓋。其分體式飛行汽車支持C照駕駛,飛行體采用六旋翼雙涵道設計,飛行續航25分鐘,已完成冬季標定測試,累計預訂超4000輛,計劃2026年交付。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智造基地已于2024年10月正式動工,將利用現代化流水線規模化量產飛行汽車,規劃年產能1萬輛。
4月12日,廣汽集團旗下飛行汽車公司高域科技與如祺出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智慧出行平臺運營經驗和優勢,加快飛行汽車融入出行服務生態,推動低空出行服務商業化落地。據了解,高域科技的GOVY AirJet復合翼飛行汽車產品,低空續航達200公里;如果將來使用全固態電池可超400公里。高域科技相關負責人透露,GOVY AirCar的兩座版正在進行相關驗證和測試。
小鵬汽車董事長、首席執行官何小鵬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相信未來10~20年,全球飛行汽車市場有長足增長,銷量將達到如今汽車市場規模的3%~5%,銷售收入能達到如今汽車市場規模的20%,即2萬億美元。他表示,小鵬匯天過去10年在飛行汽車方面累計投入超過100億元,2025年在該領域投入將達到30億元。
“空中出租車”eVTOL也已進入商業化前夜。日前,沃飛長空與四川航空旗下通航投資公司在成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進“民航+低空出行”城市接駁場景的落地,同時將在eVTOL試飛測試、飛機維修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為低空經濟產業打造全新藍圖。目前,沃飛長空AE200傾轉旋翼6座eVTOL已經完成試飛,計劃2026年取得型號合格證(TC),2027年量產,最大航程250公里。近日,沃飛長空與工銀金融租賃已簽署120架采購協議。
不僅布局國內,相關企業也在積極“走出去”。今年3月,億航智能獲得行業首張無人駕駛載人eVTOL運營合格證,截至目前,億航智能已經獲得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標準適航證(AC)、運營合格證(OC)四大“通行證”。其EH216-S機型已在廣州、合肥開展了常態化服務,支持手機App預約,單次飛行成本降至500元以內。此外,億航智能已經與印尼Prestige Aviation簽署100架EH216預訂單,參與印尼新首都努桑塔拉的智慧城市建設。
峰飛航空的大型eVTOL商業化正在提速,在漢陽的總裝基地將于2025年12月投產,規劃年產能500架。近日,峰飛航空還與合肥市簽署項目合作協議,合肥市將采購一批峰飛航空大型eVTOL航空器。
根據公開信息,多家主機廠研制的eVTOL產品預計在未來3年內取證。在商業化前夜,各家企業正積極融資,加速研發。或許在不久的將來,eVTOL領域將會打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局面。
無論是飛行汽車還是eVTOL,都展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與之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目前,相適應的通用航空機場和起降點的建設明顯跟不上。數據表明,截至2024年底,國內通用航空機場的數量僅為400余個,不及美國的2.2%。其中近4成仍以跑道型機場為主,難以滿足飛行汽車、eVTOL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配套需求。
分析原因,于冬生認為,一方面是因為通航機場的建設涉及到多方審批,導致審批周期較長。另外像蘇州等低空經濟應用需求空間較大的人口、產業密集地區還沒有機場,這些地方急需高效建設通航機場及相關設施。同時,飛行汽車所需的地面通信基站覆蓋率有限,某些旅游和應急應用場景及地區尚未實現完全覆蓋,沒有地面基站的信號,飛行汽車的自動導航將受到一定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在低空監管方面,當前主要依賴雷達監視技術,但其高昂的安裝、運行和維護成本,以及在城市低空環境中易受地形、建筑物干擾等問題,使得其建設受到很大限制,這也是基礎設施急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相關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問題也日益凸顯。”梁筱磊談到,當前,飛行汽車、eVTOL等低空飛行器的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基本都是空白,比如起降場站缺乏統一設計規范,飛行汽車的充電設施、安全隔離區、應急通道位置與布局沒有標準體系。從技術標準來看,目前起降設施、通信協議、安全認證等基礎性的數十項核心標準尚未統一,這很容易導致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低空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可能面臨信號不兼容的問題,跨區域飛行受限。
梁筱磊進一步指出,在飛行汽車上,導航所必須使用的三維高精地圖更新滯后,再加上5G-A/6G高速通信網絡覆蓋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飛行汽車的實時數據交互與自動駕駛能力。此外,在監管體系建設上,低空飛行器應該由哪個部門來具體負責監管,現階段尚未明確。
“推動相關標準體系建設和完善是當務之急。”清華大學(車輛學院)-殼牌清潔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兼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副院長帥石金認為,要針對國內的實際情況,立足現實,著眼長遠,分層次、分步驟制定相關標準,并逐步形成標準體系。其中,在標準體系構建方面,應針對飛行汽車的不同車型、電動化和智能化程度高低等特點,制定相應的分層次技術標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針對一些空白、急需領域優先制定標準。在暫時不具備制定國家標準的領域,也可以先組織制定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經過實踐優化過渡到國家標準。他強調,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是解決低空經濟標準缺失問題的核心,應由主管部門牽頭制定或完善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指南,對場地設計、設施配套、通信協議等標準制定提出指導意見,為產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指引方向。
于冬生認為,在相關標準體系制定與完善過程中,既要注重借鑒國外經驗,也要吸收國內有關方面的共識,特別是要發揮龍頭企業的技術之長,切實將標準做實、做細,讓標準成為基礎設施建設的依據和指南。有了標準、政策作為依托,加上市場需求、產業發展的助力,基礎設施建設才能進入一個穩健發展的新階段,為低空經濟發展夯實根基,讓飛行汽車飛得快、飛得穩。
另外,安全問題也必須重視。在技術、產業都進入一個快速成長期時,產業依然面臨著“看不見、呼不到、管不住”的安全問題。在梁筱磊看來,要解決“看不見”問題,在地面上,既要部署低空飛行器監測雷達系統,也要依托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通過實時三維地圖模擬,來實現對低空飛行器的有效管理。同時,在飛行汽車上,要采用多模態傳感器融合感知系統,發揮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紅外傳感器的組合能力,提升復雜環境感知水平,應對空中精準識別問題。應對“呼不到”問題,已經有企業采用“5G+衛星冗余鏈路”模式,實現高速通信,同時以區塊鏈化的空管數據來進行安全通信,確保數據不可篡改和跨平臺通信安全。針對“管不住”問題,要加強政策、標準、相關規則的設計、完善,明確管理職責,圍繞產業發展實際解決標準化建設問題,包括一些相關的新技術、新系統、新配置的應用等。此外,相關方面要認真研究制定有關低空飛行事故責任界定的法規,為飛行汽車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