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駕駛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最新報告顯示,2025年國內乘用車前裝標配NOA(領航輔助駕駛)交付量預計突破400萬輛,滲透率超過18%,并有望沖擊20%大關。未來三年(2025-2027年),NOA累計交付量或超2000萬輛,市場規模持續放大。
當前,華為乾崑智駕、Momenta、地平線、卓馭等頭部供應商正通過技術迭代與價格戰搶占市場。以上汽集團為例,其同時與華為、Momenta等合作,推出“SAIC尚界”與“智己”兩大品牌,前者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系統,后者則采用Momenta方案,形成內部競爭格局。
華為憑借垂直整合能力(芯片+算法+系統)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已拿下奧迪、嵐圖等高端品牌訂單,并計劃通過上汽通用五菱下沉至大眾市場;而Momenta憑借外資車企資源(如豐田、奔馳)加速布局,但其在廣汽等自主品牌中的份額正面臨華為與地平線的擠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占率達70.7%,創歷史新高。合資品牌在智能化領域仍處追趕階段,而自主車企通過多供應商合作快速推進NOA上車。例如,奇瑞聯合地平線推出“獵鷹方案”,長城汽車則同時投資元戎啟行并與華為洽談合作。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指出,2024年高速NOA交付量達197.47萬輛,但10-20萬元車型搭載率僅為1.31%,市場潛力巨大。2025年一季度NOA交付量同比增長109.61%,新勢力仍是主力,但傳統車企正通過成本優化加速滲透。
必一運動官網
特斯拉堅持純視覺路線,宣稱“用算法替代硬件”,而國內車企普遍采用激光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方案。禾賽科技CEO李一帆強調,激光雷達成本已降至千元級,從“功能件”升級為“安全件”,2024年搭載量同比增長341%。理想汽車CEO李想直言,中國復雜路況下,激光雷達可提升AEB性能至130km/h剎停,遠超純視覺方案。
機構分析師指出,智能駕駛成本持續下降,L2+功能正從25萬元車型下探至15萬元市場。麥肯錫預測,軟件定義汽車趨勢下,智能座艙與智駕功能融合將推動行業進入“性價比競爭”新階段。
國內智能駕駛市場已從技術驗證轉向規模化落地,供應商的“排位賽”與車企的“組合拳”將共同決定未來格局。安全與成本平衡、數據閉環能力,或成下一階段競爭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