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春晚上扭秧歌的人形機器人,其實在工業領域,早已有大批的機器人投入應用,種類不限于SCARA機器人、AGV機器人、AMR機器人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工業機器人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在工業智能制造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深入推進與智能工廠建設浪潮席卷,作為柔性物流和智能升級核心裝備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爆發期。憑借環境感知、自主導航、智能決策和靈活避障等優勢,以及無需鋪設磁條或二維碼等物理標記等便捷特性,AMR機器人能更高效、更靈活地適應復雜動態的工業場景,成為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在SEMICON Southeast Asia 2025展會上,芯潮IC拜訪了行業領先的工業AMR機器人企業「優艾智合」,探秘國產工業AMR機器人企業如何推動半導體工廠、乃至全球工業物流及巡檢運維智能化升級,實現穩定柔性高效的生產運營。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最新數據,2024年中國工業AMR市場銷量預計將突破3.5萬臺,同比增長超40%,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0億元人民幣,呈現強勁增長態勢。GGII預測,2025年AMR將是國內移動機器人產品中占比最大的品類,且AMR市場銷量將接近4.5萬臺,同比增速約12%。
市場規模的高速擴張離不開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等政策持續加碼,地方政府亦紛紛出臺補貼與示范項目,為AMR研發與應用注入強大動能。
與此同時,國產企業在激光SLAM(同步定位與建圖)、視覺SLAM、多傳感器融合導航、集群調度系統等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導航精度、穩定性和場景適應性大幅提升。5G、邊緣計算、AI深度學習技術的融合應用,更賦予AMR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水平。
必一運動
聚焦這一強勁力量,芯潮IC綜合市場份額、技術實力及融資情況等,總結出10家國產工業AMR企業。
放眼全國,AMR應用已從傳統的倉儲物流,迅速滲透至半導體、汽車制造、3C電子、新能源、醫療制藥、電力巡檢、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核心環節,承擔物料精準配送、產線柔性對接、工序間轉運、成品入庫、車間巡檢等多重任務。
在半導體領域,AMR更是中扮演著自動化、精密化、柔性化物流中樞的關鍵角色,成為半導體工廠提升良率、效率和安全性不可或缺的“精密血管”,支撐著先進制程的穩定運行。
這是一家合肥曾斥資14億人民幣想挖的企業;電影《流浪地球》中,很多非人型的機器人都改編自優艾智合。如今,從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的核心機房,到日本東京的半導體智慧工廠,工業AMR機器人深入越來越多應用場景,優艾智合的工業AMR機器人、乃至復合機器人,正在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比如,在巡檢運維領域,優艾智合的智能巡檢機器人已經走向海上風電、海上石油、露天煤礦、風電光伏等場景,并持續深入應用。不同于廣撒網的策略,優艾智合深知,只有深入理解特定場景的嚴苛要求,對高精尖制造與關鍵基礎設施運維這兩大核心領域極致專注與深度耕耘,才能鍛造出真正解決問題的硬核實力。
優艾智合深耕移動機器人軟硬件層面算法技術,致力于打通生產環節“數據孤島”,彌補生產資料離開WMS和MES后的數據丟失問題,真正實現工業生產數智化,輔助企業科學運營決策。針對半導體工廠實際需求,優艾智合推出了三大行業首創方案。
行業唯一“晶圓巴士”單次可搬運20組8英寸或16組12英寸晶圓盒,震動值控制在0.05g以內,適配減薄片等特殊工藝;
必一運動
移動底盤、機械臂與視覺系統,實現“手腳眼協同”,替代人工完成機臺上下料、跨廊橋潔凈環境移載;
適配FOUP、SMIF Pod等多類載具,支持Intra-Bay、Inter-Bay物流需求,輻射高潔凈、強輻射等復雜環境。
對“精密”的追求深深烙印在優艾智合的技術基因里。其AMR產品核心采用高精度激光SLAM導航,并創造性地深度融合了機器視覺技術(尤其是2D/3D視覺定位和物體識別),這種多模態融合導航方案,讓機器人即使在光線變化、紋理缺失或人車混行的復雜動態工業環境中,也能實現令人驚嘆的毫米級重復定位精度。
這絕非實驗室里的紙面數據,而是實打實滿足了半導體設備精密上下料、電子制造產線精準對接等場景中嚴絲合縫的操作要求。而這一切高效運作的背后,是優艾智合自主研發的“大腦”——YOUI Fleet智能集群調度系統,它能指揮上百臺機器人協同作戰,進行智能任務分配、動態路徑規劃和擁堵規避,并與工廠的MES、WMS等系統無縫集成,確保物流與信息流實時同步,讓整個車間的物料流動和諧流暢。
國產工業AMR賽道已匯聚了一批兼具技術創新實力與場景落地能力的優秀企業。從新松、極智嘉、海康的全方位布局,到快倉、斯坦德在物流搬運的深耕,再到優艾智合在高端精密制造與運維的差異化突破,以及靈動、迦智、仙工、未來機器人等在不同技術路線和應用領域的創新,共同構成了中國智能制造升級的強大基石。
隨著AI決策、具身智能等核心技術的持續迭代、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深化以及產業鏈協同的不斷加強,國產工業AMR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全球制造業的智能化變革貢獻不可或缺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在這場關乎未來制造形態的競賽中,中國力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