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指成拳,厚積薄發。6月16日,長沙市產業鏈群協同發展系列活動重磅啟幕。來自17條重點產業鏈、19個集群促進組織、科研機構、龍頭企業代表深入三一18號工廠、博世汽車、鐵建重工第二產業園探訪,感受大國重器的智造魅力,并以 “聚焦產業協同,共謀發展新動能” 為主題群策群力,為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向世界級跨越注入強勁動能。
長沙市產業鏈群協同發展系列活動首場聚焦工程機械產業。作為全國首個工程機械產業破萬億的城市,長沙已形成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5家全球50強企業為龍頭,500余家主配套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矩陣。
鏈群協同系統變革,讓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重塑進制造業價值“坐標”——曾幾何時,長沙高端液壓件、控制器等核心部件進口高度依賴進口,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對此,長沙沒有選擇企業單打獨斗的傳統路徑,而是通過多層次協同創新機制,構建起突破技術壁壘的“聯合艦隊”。
這種“聯合艦隊”模式正破解高端液壓件、控制器等“卡脖子”難題 —— 啟泰傳感研發的智能壓力傳感器打破國外壟斷。通過政府搭臺,三一、中聯等龍頭企業在采購產品的同時,還與之攜手進行技術研發。隨著“聯合艦隊”成員陸續增加,長沙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較不斷提升。
據了解,自2022年以來,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集群以企業為主體,在工業五基、智能化、無人化、電動化等方面實現關鍵技術突破300余項,全產業鏈向“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加速躍遷。
工程機械產業鏈的協同還體現在組團出海上。據長沙市工程機械產業鏈推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借船出海、展會出海、借港出海和借網出海,長沙工程機械在海外已經找到了產業發展的星辰大海,涌現出移動互聯網時代出海平臺“線上工程機械展”、跨境貿易協會、工程機械再制造出口聯盟等一大批集結長沙軍團集體進軍海外優秀的機構,長沙市工程機械行業協會持續組織跨境人才培訓、行業沙龍、組團海外參展等活動,助力鏈上企業抱團出海。
截至目前,長沙工程機械產業鏈共有上下游企業516家,擁有20大類、100多個小類、近10000個型號規格的整機產品,涵蓋全國工程機械產品品種的85%。長沙工程機械集群成為首批進入工信部培育池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被國家列入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三個樣本之一。
“在工程機械電動化的浪潮中,先進能源材料產業鏈與工程機械產業鏈具備良好的互動基礎。”長沙市先進能源材料產業鏈推進辦公室副主任楊鵬可在主題分享中介紹,2024 年該產業鏈規上企業產值突破千億,中偉股份三元前驅體全球市占率超20%。弗迪電池動力電池裝機量穩居全國第二,去年11月發布三款工程機械電池新產品,與工程機械產業鏈形成“電池-整機-后市場”協同。
先進能源材料產業鏈與工程機械產業鏈正在開啟“雙向賦能”:紅太陽新能源光伏儲能項目可為工程機械企業大幅度降低用電成本,三一氫能中標全球最大風光制綠氫項目,帶動產業鏈向深遠海工程、太空基建等新領域延伸。
這種跨鏈協同模式,使長沙在新能源工程機械、氫能裝備等“新賽道”形成獨特競爭優勢。
“當前,長沙正通過五鏈融合制度創新,構建‘龍頭引領、腰部支撐、長尾配套’的生態體系。”活動現場,長沙市工程機械行業協會高級研究員陳金霞介紹。
長沙市制造業發展促進中心主要負責人表示,將通過搭建常態化產業協同平臺,降低企業跨鏈協作成本,促進鏈群主體深度對接與資源共享,系統破解延鏈補鏈強鏈關鍵難題;賦能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步提煉工程機械等優勢產業創新實踐,形成可推廣的鏈群發展范式;進一步凝聚政產學研金多方共識,明確產業生態共建路徑,為構建更具韌性、更富活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動能。
必一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