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以下簡稱“大會”)上,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Marina Bill在大會主論壇上表示,2019年,有6萬臺機器人在全球進行了安裝,主要是工業機器人。該數字在2022年達到了50萬臺。未來,這一數字將超過幾百萬臺。
“今年大會空前火爆,參觀人數超過了我們的預期。”大會主辦方中國電子學會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而不光是觀眾,本次大會還有27款人形機器人整機亮相,創出歷屆之最。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機器人行業出現了哪些變遷?具身智能技術已近,機器人如何跨越想象與現實的鴻溝?日前,《證券日報》記者來到大會現場,對話企業、機構、專家學者,管窺行業現狀,試圖找到問題的答案。
在庫卡移動機器人展區,記者注意到一款形似碰碰車底盤的機器人,在一眾擁有炫酷外形的同類中并不耀眼,但走近看,觀者無不對其“全向重載三噸”的能力感到驚嘆。
“它可以搬運大件物料,如工程機械、航空航天等部件,汽車整車也不在話下。”庫卡機器人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除了大載重,該移動機器人還集成了聰明的“眼睛”,搭載SLAM、二維碼、紋理加色帶融合的導航方式。下一步,公司或計劃為其添加“抓手”,使之成為抓取搬運的復合體,以獨自完成整個作業流程。
作為服務機器人廠商的代表,云跡科技則將這種“抓手”化作觸手可及的日常物件。記者在現場看到,保溫箱、充電寶、垃圾桶、機械臂等都搭載著一個底盤移動了起來,甚至有小朋友可以坐著移動椅子游覽展區。這個形如打印機的厚實底盤,就是公司首創研發的新一代復合多態機器人“UP”。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云跡科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支撐這一場景的是公司“AI+具身智能”技術,讓機器人具備會使用工具、理解推理任務、群體調度的三大特點,使機器人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并且協同工作。“這一突破創新,能極大地拓寬服務場景,實現‘萬物皆可機器人’。”
多態功能的集成,正讓機器人不斷從單項冠軍走向“多邊形戰士”。新松機器人首席技術官張雷在大會相關論壇上表示:“過去我們提到的復合機器人通常配備有手臂、輪系,可以說是具備了手和腳的功能,但現在我們需要進一步發展,讓機器人具備手腳眼腦的全方位能力。”
近年來,機器人行業逐漸從依靠單一服務走向整合服務,共建生態圈的穩步發展階段。以云跡科技為代表的頭部企業,也在加速構建垂類應用服務場景的產業生態。
目前,云跡科技已為包括萬豪、希爾頓、洲際、雅高、凱悅、溫德姆、雅詩閣、錦江、首旅如家、華住、亞朵、開元等在內的三萬多家酒店提供服務。云跡科技與酒店智能硬件、客控系統、PMS等生態合作伙伴的打通,數字化整合了自助入住機、電梯、門鎖等入住需求,電話、音響、洗衣以及送物等住中需求。
從具體情境來看,住客可通過客房電話、小程序、客房電視、智能客控等渠道直接下達需求指令。當客戶提出信息流需求,如咨詢酒店WIFI、早餐等信息,AI大腦即時響應,無需人工介入。云跡科技與智能音響以及電視系統,實現了互動交互、召喚機器人、機器人服務可視化、訂單軌跡可追蹤等功能。例如:住客可以通過酒店電視提出服務需求及購物,機器人會接受指令完成配送,也可以從客房電視內實時查看云跡機器人的送物軌跡。
此外,在本次大會主論壇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新城行動計劃(2024—2026年)》正式發布。其中提出,北京亦莊將實施產業生態“爭先”計劃,緊扣產業補鏈強鏈延鏈全過程發展需求,優化數據、平臺、服務、資金等資源要素配置,持續營造人才近悅遠來的環境,打造業內規模最大、信息最稠密的通用開源具身智能數據集,建立分級分階段開源共享模式,構建“資源統籌—要素集聚—創新協同”的“雨林式”具身智能機器人全產業鏈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