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0款產品看懂中國移動機器人“黃金十年”
過去的十年,是中國移動機器人行業快速發展的十年。在政策引導、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從弱到強,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和生態體系。
在這十年里,我們見證了無數創新企業的崛起和成長。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國內外市場的深度融合與合作,中國移動機器人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為了更全面、深刻地記錄這段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更清晰地洞察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這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十周年之際,我們特別策劃了系列專題。從產品、企業、人物等多維度入手,深入挖掘行業發展的核心脈絡與寶貴經驗。
同時,在今年12月的移動機器人行業發展年會上,我們還將發布《2015-2025 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十年發展年鑒》,敬請期待!
在2015年至2025年的十年間,中國移動機器人行業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制行業向全方位領域的飛躍式發展。同時,隨著人工智能、傳感器技術和導航術的突破性進展,移動機器人已從簡單的搬運工具轉變為能夠自主決策、進行柔性協作的智能實體。
在這關鍵十年,諸多移動機器人產品推陳出新,它們不僅是技術革新的結晶,更是行業發展的生動注腳。
2009年,Kiva與Quiet Logistics合作部署首個“貨到人”系統,驗證技術可行性。
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收購Kiva,將其整編為Amazon Robotics部門,開啟倉儲自動化新紀元。收購后,Kiva技術迅速規?;瘧谩?
亞馬遜的收購,讓kiva這種新式的倉儲分揀機器人開始進入國內視線,并在不久后,引發了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的革新。
2015年,極智嘉正式發布貨架到人揀選機器人,這是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貨到人倉儲機器人系統。極智嘉首款類Kiva式倉儲機器人于同年雙十一期間在天貓超市天津倉首次投入使用。2016年8月,極智嘉與唯品會合作部署華南倉智能機器人系統,這是國內首個規模化應用案例。該項目驗證了其倉儲機器人在電商高并發場景下的可靠性,為后續市場拓展奠定基礎。
此后,極智嘉不斷迭代技術、升級應用,于2021年,正式推出PopPick貨到人揀選系統,首次實現了大、中、小件全品類一體化存揀。其最新一代PopPick貨架到人揀選方案搭載更輕量化的PopPick Lite工作站,揀選效率比傳統揀選方式提升67%,同時減少50%的工作站占地面積,優化空間利用率的同時顯著提升效率。
除了PopPick貨架到人揀選方案,極智嘉三大明星揀選方案還包括,SkyCube托盤到人揀選方案通過上存下揀模式,不僅提升空間利用率,存儲力提升5-8倍,而且揀選效率較傳統人工提高3倍;以及高存儲與高柔性著稱的RoboShuttle貨箱到人揀選方案,不僅12米倉庫垂直空間全利用,貨箱間距最小可達20mm,進一步優化存儲能力,而且該方案還極具高柔性,多機器人協同作業,可動態增減機器人,無需中斷業務,靈活適配客戶的業務需求。
基于對多樣化客戶場景和動態市場變化的深度理解,極智嘉提供全品類產品線,覆蓋三大揀選方案以及智能分揀、搬運和智能叉車,滿足全場景需求;不僅如此,極智嘉實現一套系統調度旗下所有型號機器人,可打造組合方案和全倉整體解決方案,構建起覆蓋揀選、存儲、分揀、搬運等全流程的一體化機器人解決方案,一站式滿足客戶各種倉儲需求。
2016年,國自攜手美國史泰博公司,共同研發全球首個Picking AGV并取得國際專利,同時開啟了國自的全球業務。
Picking AGV采用叉取式設計,單次可鎖定5個目標貨箱,通過自由旋轉裝載平臺實現無轉彎作業,巷道寬度壓縮至1.2米。2020 年升級為 Picking Plus,舉升高度超 4 米,單次可處理5-8個料箱,存儲密度提升40%,揀選效率較人工快30%以上。
從2016年國自僅用僅用3個月時間完成3臺Picking AGV原型樣車制造開發,到2022年在史泰博紐約倉庫僅用3個月即完成近300臺Picking交付投產,國自的產品和服務不斷迭代。
目前,Picking AGV已形成包括雙深位、自適應、雙級門架等多款型的系列產品,全面滿足用戶各項存儲和揀選需求。采用全流程集成軟件GRACE Xpress,通過軟件即可在項目實施前實現全流程仿真,完全模擬現場使用過程,大幅縮短現場交付周期。采用智能庫位自適應標定功能,結合深度學習算法,實現自動校正,讓Picking AGV在使用過程中快速提升庫位精度,減輕運維壓力。
Picking AGV的成功讓國自與史泰博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兩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國自作為其智能物流設備的唯一供應商,已累計為史泰博提供包括Picking AGV在內的各類機器人總數超過千臺,涉及明尼蘇達、洛杉磯、夏洛特、賓夕法尼亞、丹佛、紐約等倉庫,遍布美國東部、中部、西部等區域。史泰博項目成功地為國自機器人開啟了全球業務,目前國自在深耕國內業務基礎上,大力發展海外業務,項目已落地北美、南美、歐洲、東亞、東南亞、中亞地區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電商、汽車制造、重工、零售等十余個行業擁有大規模使用案例。
2024年9月,??禉C器人在“商業倉配專場發布會”上正式發布STRP方案,同步推出STU機器人與新一代Q1P。
STRP方案主要由STU料箱機器人、Q1P潛伏機器人、iWMS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等軟硬件系統組成,充分發揮不同產品的優勢,實現更高的效用:STU在貨架上沿水平或豎直方向高速運動,將料箱從高位貨架搬運到底層料箱位;Q1P搬運料箱,實現高效揀選。STU空載橫向行走速度最高3m/s,空載縱向舉升最高速度2m/s;Q1P的空載最高速度達4m/s,加減速性能大幅提升,兩車緊跟隨切換只需2s。
STRP方案有四大核心優勢。一是效率優勢。STRP通過STU在巷道內執行高效的垂直倒箱作業,有效突破了CTU方案在吞吐能力上的瓶頸,顯著提升了整體方案的作業效率與吞吐能力。二是,庫容優勢。STRP方案采用高位貨架設計,存儲區高度更高,通道設計更為緊湊,配合勾拉吸盤取箱技術,實現了箱間距的最小化及多深位存儲,極大提升了倉庫的庫容能力。三是,更柔性。由Q1P進行與工作站之間的雙向搬運作業,路線靈活。四是,投入持續優化。STU產品、運輸、安裝和實施的整體投入更加優化。
海康機器人STRP方案通過“垂直搬箱+水平接駁”的創新架構,重新定義了料箱到人揀選的效率與密度邊界。其核心價值不僅在于技術參數的突破,更在于通過場景化解決方案賦能醫藥、電商、汽車等行業,實現從 “單點優化” 到 “系統重構” 的升級。
從“貨架到人”到“貨箱到人”,再到組合式的解決方案,倉儲機器人的進化本質是“效率顆粒度” 的持續細化,這種演變不僅是技術升級的具象化呈現,更是物流行業對精細化運營需求的深度響應,標志著智能倉儲從粗放式自動化向精準化、柔性化方向邁進。
而在倉儲機器人的持續進化中,中國企業不僅完成了從“技術模仿”到“場景創新” 的跨越,更憑借著更適應復雜場景的技術、更具性價比的方案、更開放的生態,走向全球供應鏈的各個角落。極智嘉、國自機器人、??禉C器人、快倉智能、海柔創新等中國倉儲機器人企業的崛起,不僅重塑了全球智能倉儲的競爭版圖,更以“中國方案”為全球物流變革注入新動能。
如果說,倉儲物流對于移動機器人要求是高效完成標準化搬運與分揀,以規?;⑴炕鳂I提升吞吐效率,那么在制造業領域,柔性生產的動態適配、工藝協同的精準度、極端環境的耐受能力則成為移動機器人的核心競爭力標尺。
1991年,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為沈陽金杯汽車廠量身定制了國內首臺磁條導航 AGV,用于發動機總裝線噸的設備采用鉛酸電池供電,通過地面磁條引導路徑,雖然速度僅0.5m/s,定位精度±10mm,但也為國產移動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落地做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從汽車行業開始,此后的三十余年,中國的移動機器人企業以技術攻堅為矛、場景深耕為盾、生態協同為翼,在制造業變革浪潮中完成了從“跟跑者”到“全球定義者”的蛻變。
2015年,新松移動機器人成功交付首個單臂軸移動機器人產品,率先進入動力電池行業移動機器人應用領域。2016年,首個高精度移動機器人(AGV)項目落地,由新松自主研發并交付,標志著中國動力電池行業移動機器人正式實現國產替代。此前行業依賴進口設備,存在諸多瓶頸,新松構建起涵蓋核心控制器、控制系統等的完整技術體系,實現 AGV 全鏈條自主可控。
針對鋰電池生產前段工序的復雜性與傳統轉運方式的局限性,新松AGV-M-A 系列(雙舉升V型槽)應運而生。該系列產品以高負載能力為基礎,搭載多自由度全向運動系統,融合智能輪廓導航與多導航技術,實現高精度重復定位;配合智能路徑規劃算法與豐富接口協議,構建起高效柔性配送系統。其覆蓋正負極物料配送、空卷芯逆流轉運等全流程閉環運輸場景,助力企業物流效率提升超40%,人工成本降低近50%,更能通過智能數據統計分析功能,成為柔性制造鏈中精準聯動的智能節點。
技術迭代的加速推動著新松全球化布局的深化:2019年,第一代雙舉升V型槽AGV完成機臺對接優化;2020年,實現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AGV海外出口零的突破;2021年,第二代產品正式啟用;2022年,第三代產品完成性能升級;2023年,批量交付國內外大型標桿項目;2024年,第四代產品實現規?;瘧?。
從第一臺AGV投入鋰電產線余臺系統落地運行;從單一產品研發,到一體化系統方案輸出,新松已成長為新能源動力電池智能物流領域的核心引領者。在這場鋰電智造革命中,每一臺新松移動機器人都是 “智能化生產” 的踐行者,更成為中國智能制造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
基于XQE-122前移式機器人打造無通道的智能密集堆垛新倉儲,無固定貨架,無邊界,多種載體可堆,極具柔性化,可24小時不間斷運行,黑燈理貨,極大節省倉庫面積及運營成本!
XQE-122最大起升高度為5.5米,載重1.2噸,續航長達6小時。不論是密集存儲,還是高頻調度,都能從容應對。
XQE-122搭載中力自研的3D激光SLAM導航系統,采用頂掃激光+IMU+輪速計的組合方案,實現了厘米級定位精度。最大支持32米列深的堆疊任務。
結構方面,車輛緊湊,僅需2.9米的通道寬度就能實現取貨、放貨動作,最高運行速度1米每秒,滿載時也能應對10%的坡道,穩定高效。
它支持各種托盤、料架、導槽車、塑料箱等,并可適應±10度以內的托盤位姿偏差,實現精準插取識別,真正做到“一切可堆、無所不儲”。
安全性和智能化方面,XQE-122具備360度感知能力,前方識別距離達20米,左右與后方各5米,能夠準確識別人、車、障礙物。
作為中力“數智新倉”理念的核心載體,在今年五月舉辦的“全球首屆無人叉車場景應用大賽”中,XQE-122憑借其優異的性能,創新的設計,獲得了“智能堆疊架構師獎”。該款產品以技術創新打破了傳統倉儲的空間限制和模式壁壘。通過無通道密集堆垛設計,它能極大提升倉庫空間利用率;而兼容多場景、多載具的特性,則讓倉庫擺脫了對固定貨架的依賴,實現了“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是存儲點”的靈活布局。從機械制造業、酒業、食品飲料、汽車零部件行業、日用品等多行業生產場景,以XQE-122 為載體的中力數智新倉都能靈活適用,并重新定義現代倉儲的高效與智能。
捷螺完成了首臺智能無軌晶圓搬運機器人的原型機開發,并通過 ISO Class 3 潔凈室認證,為后續規?;瘧玫於ɑA。
推出第三代萬向輪AMR,機身寬度僅60厘米,可在0.88米狹窄通道內高效運行,支持4個FOUP(晶圓盒)或金屬盒子的同時搬運;將AI大模型引入機器人決策系統,實現動態路徑規劃與異常事件預判。例如,某臺灣客戶的工廠通過AI算法,將機器人避障響應速度從200ms提升至80ms,產能再增15%。
覆蓋晶圓制造、封裝測試、智能倉儲等全流程的成熟解決方案,其技術優勢和行業認可度在全球頭部客戶中得到廣泛驗證。目前,捷螺的客戶已覆蓋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日本、墨西哥、美國以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全球首款「純」3D視覺導航移動機器人VMR產品,機身拋棄所有激光雷達傳感器,機器人定位導航、避障、對接全部采用3D視覺傳感器+AI視覺感知算法。該產品于2024年被認定為“浙江省首臺(套)裝備”。
搭載3D視覺導航相機+AI視覺感知算法,智能采集環境頂部自然特征,形成深度圖像轉化為點云地圖。無需粘貼任何人工標記,實現移動機器人無標記定位導航。
在機器人的前、后、左、右均搭載3D視覺避障相機,智能檢測懸空、低矮、靜態、動態障礙物,實現360°立體避障。自研AI視覺感知算法,對障礙物理解達到語義級別,并施行不同的避障策略(停障或繞障),作業更安全,避障更智能。
通過3D視覺定位相機+AI視覺感知算法,實現移動機器人和SMT上下板機的高精度對接。經過算法優化,機臺對接精度達±5mm,對接失敗率降至零,上下料更加絲滑順暢。
摒棄傳統SMT機器人的厚重外觀,該產品對結構進行創新設計,機身緊湊輕盈,旋轉直徑φ1180 mm,不占用過多通道面積,更具窄道通行能力。
藍芯科技「純」3D視覺導航移動機器人VMR的發布,是移動機器人企業在導航技術方面不斷探索的成果,同時也是移動機器人行業從激光時代邁向視覺感知時代的里程碑式產品。該款機器人自正式發布以來,已在SMT貼片場景實現廣泛應用。
2000年起,今天國際與日本大福、芬蘭ROCOLA等國際廠商合作,引進AGV產品并應用于物流系統,積累了AGV集成經驗。2013年,今天國際推出F2系列激光導引AGV,與瑞典KOLLMORGEN合作開發,采用激光導航技術,公司從技術引進轉向自主研發。2016年,成立全資子公司今天國際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專注于AGV研發、生產與系統集成。
+單雙叉自動調節屬具的設計模式,可叉取兩個或者1個托盤,額定載重超過3噸,可廣泛應用于各種大批量物料的自動搬運場景。3t重載狀態下可實現5300mm以上的高度提升,最大運行速度超過1.5米/秒,定位精度達正負5毫米,兼具了單工位和雙工位叉取功能,搬運效率遠高于常規叉車,另外,先進的激光頭升降以及托盤視覺識別功能使其能適應更加復雜的使用環境。雙工位平衡重叉式AGV作為國內首創,已被百威啤酒公司作為典型案例在全球進行推廣。當前,今天國際AGV產品已成功交付了近300個項目,應用于近30個行業,得到終端用戶的廣泛認可。
KMP系列:德國技術基因+中國場景智慧,重構移動機器人“融合范式”2008年,源自德國工業血液的庫卡將目光投向空客重載項目,在歐洲開啟AGV研發之旅,精準切入了汽車制造產線與線邊搬運的巨大需求。短短六年后,庫卡再次引領風潮,率先攻克新一代激光SLAM導航技術壁壘,將其賦能汽車工業場景,讓機器人具備了在動態環境中自主避障與靈活規劃的“智慧之眼”。
技術的演進永不止步,庫卡敏銳捕捉到更廣闊的應用空間。2016年,庫卡成立AMR研發部,并將硬件研發的重心傾注于中國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由此,一條中德技術協同創新的高速通道被貫通。
年,雙方研發團隊聯合設計的首款AMR產品KMP 600-S面世。2021年,庫卡在上海設立全球AMR業務總部,扎根順德建立研發與生產基地,在同一年推出了首款由中國本土團隊設計的明星產品——KMP 600i,成為了庫卡深厚技術底蘊與中國市場洞察深度融合的典范。KMP 600i系列產品基于KUKA SLAM導航技術,融入德國尖端SLAM算法,具備±5mm誤差內的定位精度,卓越的動態環境適應性、高柔性、高效率,無需復雜現場改造,可廣泛應用于3C、新能源、汽車、白色家電、醫藥、一般工業、電商物流等行業。它的魅力不僅在內核,其精巧出眾的產品造型、模塊化標準化的工業設計斬獲2022年德國紅點至尊獎 best of best,彰顯出庫卡對工業美學的極致追求。
從AGV到AMR的進化之路,從歐洲研發中心到中國智造基地的戰略轉移,庫卡以持續的技術迭代為內核,以堅定的本土化戰略為支點,不斷深耕移動機器人領域。這不僅清晰地勾勒出工業自動化技術從“固定”向“柔性、智能”的躍遷軌跡,更深刻揭示了一個全球工業巨頭在新興市場中,如何通過技術融合與本土賦能,實現破局與引領的成功之道
AGV:不斷刷新負載記錄2016年起,朗譽機器人開始瞄準重載AGV的 “八大前沿科技”(伺服控制、無線通訊、同步液壓等),融合遠程診斷、大數據等技術進行攻關,完成基于工控機技術的第三次技術革命,形成驅動單元硬件與多電機協同控制軟件的技術優勢,為后續研發奠定基礎。2018年,朗譽決定集中資源專攻高端重載 AGV。
240噸背負舉升式重載AGV下線月,推出全球首臺360噸重載AGV,載重能力較前代提升50%,控制精度達±1cm;
“創譽號”,融合北斗導航、激光SLAM、AI決策等技術,實現復雜路況下的毫米級定位與自主避障,填補室外重載物流空白?;厥字袊鳤GV/AMR行業發展歷程,從1991年第一臺自主開發AGV應用落地,再到2012年亞馬遜收購KIVA引發電商分揀AGV熱潮,至2015年前后,伴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興起,以及制造業、物流倉儲業需求增長,中國AGV/AMR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自此開啟“黃金十年”。這十年間
10款經典產品,從最初簡單物料搬運,到如今融合AI、視覺識別、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實現復雜場景下自主決策與高效作業,中國AGV/AMR行業發展成就斐然,產品性能不斷提升,應用領域持續拓展,從電商倉儲、制造業,延伸至醫療、農業、港口等諸多行業。站在當下,展望未來,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不斷進步,AGV/AMR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發展空間。產品將向更高智能化、柔性化、輕量化方向發展,不同類型產品之間協同作業將更緊密,形成更完善智能物流與生產體系。同時,行業競爭也將愈發激烈,企業需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與產品質量,才能在市場中立足。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AGV/AMR行業將繼續書寫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