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上海世博展覽館內人頭攢動,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正式拉開帷幕。
一場機器人界的群英會在這里精彩上演。據報道,現場超150臺人形機器人齊聚亮相,規模空前。
與往年相比,這些機器人不再滿足于“秀肌肉”,而是紛紛展示“真干活”本領:
宇樹科技的機器人在擂臺上大展拳腳,揮拳、肘擊、踢腿等動作行云流水,即使被擊倒也能迅速爬起繼續戰斗;
智平方的通用智能機器人AlphaBot打冰淇淋、煮咖啡、碼垛、打架子鼓切換自如,其搭載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AlphaBrain實現了多場景作業的端到端閉環控制;
擎朗智能的XMAN-F1在小食店熟練鏟爆米花、制作飲品,為觀眾帶來新鮮美味;
必一運動官網
傅利葉智能即將發布的GR-3人形機器人,以柔膚軟包覆材設計和全感交互系統,拓展陪伴與情緒交互新體驗......
種種跡象表明,這屆WAIC上,機器人正在從僅供觀賞的“花架子”,逐漸變為“實戰派”。那么問題來了,機器人真的已經可以搶人類“飯碗”了嗎?AI研究所今天就來盤一盤。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2024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突破600億美元,年增長率達15%。其中,工業機器人依然占據主導地位,銷量連續十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超過50萬臺。
中國機器人產業增速喜人,數據顯示,2025年至今,人形機器人領域投融資次數108次,金額達153.5億元,新增中國發明專利41696件。
大模型技術的發展為機器人帶來“智慧的大腦”,使其從單純程序驅動向智能決策轉變。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的出現,讓機器人能夠像人類一樣“看—想—動”,極大提升了場景推理與泛化能力。
例如銀河通用的Galbot在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VLA支持下,既能在復雜商超環境中自主識別并抓取商品,也能在工業物流場景中高效搬運料箱,作業效率已與人類工人相當。
以觸覺夾爪為例,復旦大學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研發的產品通過創新視觸覺傳感技術,使機器人擁有類似人類皮膚的“觸覺神經”,空間分辨率達每平方厘米4萬個感知點,能夠穩穩夾起豆腐、薯片等易碎物品。
最后,人機交互技術同樣正朝著更自然、流暢的方向發展。語音識別、手勢控制、情感識別等技術的融合應用,讓人與機器人的溝通更便捷高效。在WAIC現場,不少機器人能準確識別用戶語音指令,通過靈活肢體動作回應,甚至感知用戶情緒并提供個性化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訊飛作為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也在WAIC 2025上,展示了一系列與機器人技術緊密相關的前沿成果,其中包括能讓機器人“察言觀色”的訊飛機器人超腦平臺智能語音背包。
其最新升級的星火大模型X1展現出強大多語言能力,可支持130+語種,在阿語、德語、法語等重點語種的整體效果已超越GPT-4.1,讓機器人跨越語言障礙,更好服務不同國家和地區用戶。
人機交互方面,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與合成技術處于行業領先水平,語音識別準確率超98%,語音合成效果自然流暢如線
工業機器人領跑如果把目光放大到整體,在諸多細分領域中,工業機器人作為機器人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目前來看,如果說哪種機器人可以和人類“搶飯碗”,工業機器人可能是最具競爭力的選手之一。
在傳統制造業中,工業機器人應用已十分深入。汽車制造行業里,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于焊接、涂裝、裝配等各個生產環節,一條現代化汽車生產線往往由數百臺工業機器人協同工作,實現高度自動化生產,既提高汽車生產效率和質量,又降低生產成本。
《萬字綜述WAIC 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從“實驗室炫技”到“千行百業真干活”》焉知人形機器人
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主播陳某某、鄭某某、莫某某、文某某、吳某某,被公安約談
東風柳州汽車反擊!理想汽車高管再回應對撞乘龍卡車爭議:MEGA都能拿到中保研3G+碰撞成績,理想i8?so easy
蘋果公司起訴美國小型連鎖影院Apple Cinemas,指對方“傍名牌”
Meta 雷朋聯名智能眼鏡銷量今年激增 300%,第三代產品 10 月發售
超1000尼特亮度!微星QD-OLED顯示器將推送EOTF Boost模式
《編碼物候》展覽開幕 北京時代美術館以科學藝術解讀數字與生物交織的宇宙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