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消息同樣振奮了大洋彼岸的股票市場。9月16日,隨著宇樹科技發布其最
IT桔子數據顯示,2025年前5個月,機器人領域融資額已達232億元,超過2024年全年209億元總和。
“朱嘯虎還是退早了。”近期,不少投資人在接受紅星資本局采訪時,都表達了類似觀點。金沙江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嘯虎今年3月公開給人形機器人“潑冷水”之后,整個行業迎來了史無前例的關注,在機器人馬拉松、機器人大會和機器人運動會之后行至高點。
但與“熱火朝天”擠進場的資本不同,機器人企業對此有著溫差感受:一方面,估值遠不及美國同類型公司;另一方面,大量的錢已經聚集到AI頭部。有投資人認為,或將在明年出現拐點。
“去年8月份,大家探討的主題還是‘具身智能熱潮下的冷思考’。”首程控股執委、聯席總裁葉芊感慨,只一年時間,無論是供應鏈能力、技術發展,還是下游客戶買單的意愿,各個維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提升,“這非常振奮”。
“今年和去年相比變化非常大,去年整個賽道沒有這么火熱。”有連續多年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投資人告訴紅星資本局,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忙”和“找人”。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很忙,忙于各種會場,忙于交各種朋友。
然而這一年內,機器人行業并非是持續的“火爆”狀態。今年3月,金沙江管理合伙人朱嘯虎公開表示,批量退出領域的投資項目,一時間對機器人賽道的爭議甚囂塵上。不過,這番言論過后的半年時間,外界的觀感似乎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
IT桔子數據顯示,2025年前5個月,機器人領域融資額已達232億元,超過2024年全年209億元總和。
7月以來,整個賽道的融資節奏進一步加快,平均每1.5-2天就有一起關于的投資事件發生。
宇樹科技更成了“當紅炸子雞”一樣的存在。今年7月宇樹科技單次融資已達7億元,中國移動、雷軍(順為資本)、騰訊、阿里、螞蟻集團等巨頭爭相入局,外界認為宇樹科技在C輪后估值漲至120億元。日前,證監會官宣宇樹科技已開啟上市輔導。
“我們預計,明年會有三到四家企業實現上市或進入輔導期,這一進度比我們最初的預期要快很多。”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康雨告訴紅星資本局,如果看直接IPO的進度,宇樹科技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按照節奏推進,很快就能落地。
首程資本從2024年到現在,投了接近20家機器人企業,包括宇樹科技、松延動力、加速進化、銀河通用等知名企業。
康雨表示,2024年在投資機器人賽道時,他們并未預料到資本會如此迅速跟進,但隨著企業業務進展和融資到位,能明顯感受到上市的節奏在加快。
北京前沿國際研究院理事長王晟指出,朱嘯虎退出松延動力后,其估值比他剛投時漲了快10倍,相當于損失了很多錢。
王晟也是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這家機構專注早期天使投資,先后投出云深處、加速進化、松延動力等多家公司。和具身智能、機器人也是王晟主要關注的方向。
康雨也告訴紅星資本局,機器人行業需要持續融資,同時具備造血能力,才能保持獨立IPO的可行性。“新能源車企的案例值得借鑒——理想汽車早期部分投資人過早退出,如今可能會后悔。我們的投資理念是在低谷期堅守,在長期趨勢兌現時獲利。”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在人形機器人賽道上,單個項目的融資金額水漲船高,億元級融資成為常態。上半年,有44起融資金額超過1億元,其中9起超5億元。
火爆的項目可遇不可求。云深處上一輪融資規模超出原定額度近10倍,宇樹科技的融資則采取邀請制,很多機構想投都進不去。
這讓不少投資人有著明顯的FOMO(錯失恐懼癥)情緒。誰也不想放過那些未來可能成長為“下一個”的萬億市值公司。
“我們是天使投資,感受還好,但對于其他投資人來說其實很難。”王晟對紅星資本局表示,很多資本即便聽說了解一些項目,但要跟這些項目的創始團隊順利對接上,很難。
“有一些項目的份額比較難搶。”康雨告訴紅星資本局,投融資市場今年的活躍度較往年有明顯提升,行業還是在一個持續上行的周期內。
自變量機器人創始人王潛算了一筆賬:美國具身公司Figure AI估值約390億美元,Physical Intelligence估值約24億美元,而中國頭部公司估值僅幾十億人民幣規模,差距不止一個數量級。在他看來,中美目前在具身領域的技術水平相當,且中國市場還有供應鏈優勢,估值差距不該這么大。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確實(人形)熱度一直很高,但賽道真的過熱嗎?我覺得并不是。”王潛對紅星資本局表示,目前不止人形或具身賽道,整個AI投入都非常少,“是總量上絕對意義的少,甚至不如十多年前CV(計算機視覺)融資的總量和估值,這是不合理的情況。”
穹徹智能聯合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盧策吾也有類似感受。他認為,不管是對比大模型還是無人駕駛,現在機器人融資整個體量還是不夠多。“這是一個需要巨額研發(投入)的行業,但我們的資金沒有美國創業公司那么充裕,導致很多技術會用更節能的方式來做。比如每一次驗證都是謹慎的,不能全面開發驗證。”
也有投資人認為,國內跟國外公司存在的這種數量級估值差異,短期可能存在時間錯配,如果從終局維度來看,逐漸會被拉平。
“這兩年投AI機器人成了大家的一個‘嗨點’。”王晟告訴紅星資本局,這個賽道的熱并非“普遍性”的。“我認為市場上的錢還很少很少,錢都集中在極個別企業,具身智能目前看已經好多了,幾十家甚至上百家公司都能融到錢。”
王晟解釋,現在一個細分賽道里只有頭部幾家能夠拿到錢,后面90%-95%的企業拿不到錢,大量的錢集中在頭部。所以就出現了有些企業估值漲得很快、錢很多,但剩下腰部中部企業都沒有錢的情況。
“主要原因還是錢少,錢多的時候投不到頭部會往下投,現在投不到頭部,也不往下投了。而且基本都收斂到AI領域內了。”
康雨也提到“資本都是聰明錢”,會投到能快速商業化的賽道上,但像工業機器人,包括醫療機器人等周期比較長的專用機器人,可能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火爆。
但康雨也并不認為“非頭部”企業沒有機會。她對紅星資本局表示,機器人賽道堪比馬拉松,現在可能剛跑1公里,現在的相對領先不意味著最后終點的絕對領先。
“前年機器人大會上沒有幾臺人形,去年都在推自己的原型機,但是大家更偏靜態展示,場上更多的是機器人的‘支撐架’,有些機器人甚至現場開不了機。”康雨表示,今年不光動起來,而且一個比一個“好動”。
她認為,明年這個時候會有更多輕量級、運控能力更強、更智能的機器人出現。同時,明年很可能是偏應用的資本盛宴。
也有機器人企業向紅星資本局分析,未來兩年一定會有比較有意思的拐點。明年一定會有新技術出現,無論是資方還是企業,都在期待著場景落地應用。
這個場景可能出現在哪里?康雨認為機器人突破的場景都是單點,每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機器人,明年會單點突破,多點開花,比如零售、醫療、工業危險場景。
康雨也對機器人市場寄予厚望,認為其長期空間甚至有望超越汽車,將成為基礎品和基礎設施。
這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她看到有機械臂在制作香囊過程中出現了明顯抖動,看上去“笨笨的”,但她認為這恰恰是好現象。
“這不是預設好的絲滑動作,而是機器人在實時判斷和決策,體現了技術迭代的過程。”康雨認為,相比去年大量“預演式”展示,這種帶有探索性的動作更能反映技術演進的真實狀態。
王晟則談到了未來對機器人企業的挑戰。他認為目前市場還沒有那么成熟,企業就算上市,之后肯定也需要資本支持,要不斷燒錢往前發展,融資能力仍是未來幾年最大的考驗。
團隊除了融資能力強,團隊自身靈活性,對不斷變化的技術范式、產業需求、各種機會的把握,這些對創始人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這一波AI和具身智能,在整個融資結構甚至上市操作方面,都已經與過去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有很大不同,而且速度極快,這對創始人是極其大的挑戰。”王晟相信這波一定會涌現出最優秀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