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為期2天的2024傳感器大會在鄭州落下帷幕——“感知世界 智創未來”,來自12個國家上千位參會人員在這里探討傳感器的未來之路,探尋傳感器智慧賦能與
最新科技精彩亮相、專家學者建言獻策、鄭州力量萬眾矚目。這是2024傳感器大會畫上的圓滿句號,同時又是攜手同心、擁抱未來的嶄新起點。
日常生活中,傳感器無處不在,比如煙霧報警器、酒精檢測儀、上下班打卡的簽到機……傳感器讓日用品有了“觸覺”“嗅覺”“知覺”。那么,智能化時代,傳感器有多少種可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表示,新一代傳感器不僅具備更高的靈敏度和精度,還能夠在極端條件下穩定運行,滿足復雜多樣的應用場景。例如,新型材料的廣泛應用,大幅優化了傳感器的體積、重量與功耗,為便攜式設備乃至更多創新場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郭雷表示,傳感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每一個傳感器都包含傳感、控制、誤差矯正等系統。以人工智能賦能傳感器的研制設計和產業化,在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智能制造等行業中,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被稱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居然從“躺平”變成“直立”;米粒般大小的傳感器放入鞋墊,就能成為運動“伴侶”……大會上,數十家優秀創新傳感器企業秀“肌肉”、亮“絕活兒”。
鄭州高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帶來的智能井蓋監控系統,讓井蓋有了“電子身份證”。據工作人員介紹,該系統是利用傳感器技術給城市道路上的井蓋裝上電子標簽,建立“身份信息”,當井蓋出現移位、傾斜、異動、水位超限時,就會觸發報警,將報警信息上傳至云平臺,有效提高井蓋設施管理效率和精準度,減少因井蓋問題帶來的危害。
在大會展示區,一張成人手掌大小的柔性壓力傳感器吸引眾多觀眾的目光。據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市場部總監何傳濤介紹,該傳感器主要應用于機器人領域,就像是機器人的“電子皮膚”,能讓智能機械手更加靈巧。
專程趕到鄭州參會的天裕(無錫)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靳新建,邊觀展邊感慨:“中國企業太牛了?!痹瓉?,他之前一直發愁找不到一款高靈敏度新材料,曾下載多款AI軟件求解,還曾向國內外朋友求助,此次湊巧在鄭州找到了答案,令他驚喜萬分。
靳新建巧遇的是“直立石墨烯”材料研發企業——深圳市溢鑫科技研發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肖明介紹:“我們公司是全球首家將直立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的。但是經過交流,我也長了知識,‘解鎖’了自家產品的新功能?!币粋€位居企業應用端,一個身處科技研發端,因大會推開了一扇窗,各自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近年來,傳感器產業在全球迎來大發展。大會發布的《2024年傳感器十大園區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929.7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傳感器技術水平和市場規模也在迅速提升,顯示出蓬勃的發展動力。
作為新興工業大省,河南高度重視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將其列為重點培育的28條產業鏈之一。鄭州市聚焦培育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重點培育打造電子信息“一號產業”,集聚了600多家規上電子信息企業,形成了以鄭州高新區為主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基地、以鄭州航空港區為主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以金水區為主的網絡安全產業基地,構建了“一核多點”、多園區聯動的產業發展格局。
對河南而言,2024傳感器大會是一個新的契機——以開放促創新,發揮平臺效應,對接優質創新資源。
開幕式上,42個項目“花落”鄭州高新區,簽約總金額達284億元。在12月2日舉行的2024傳感器大會產銷對接會現場,包括深圳市智能傳感行業協會與鄭州邦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簽約項目在內的5組項目完成簽約。
此外,大會設置7個分會場和2024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創業大賽、首屆“商都杯”傳感器創業項目路演大賽等活動,來自全球傳感器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匯聚一堂,聚焦智能傳感器、光纖傳感器、智能感知等主題,交流全球傳感器科技、產業和應用的最新成果,匯聚行業頂尖資源,加速市場與需求對接,助力鄭州市打造傳感器產業集群,為推動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回顧此次大會,向社會各界公開發布的“鄭州宣言”鏗鏘有力——“加強技術攻關,融合發展;強化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堅持互利共贏,開放發展;推動產業融合,持續發展;加快低碳轉型,綠色發展”,倡導行業攜手推進技術創新合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促進全球傳感器產業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萬物互聯進程。
必一運動
作為大會承辦方之一,鄭州高新區把傳感器產業當作四大優勢主導產業之一重點培育。在支持傳感器產業發展方面,鄭州高新區一直注重各方面平臺的搭建和建設,支持高新區傳感器企業在研發合作、人才培養、市場推廣方面的需求,并建立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機制。同時,鄭州高新區出臺傳感器發展十條政策,專門針對傳感器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各個方面進行要素保障。在大會發布的《2024年傳感器十大園區發展報告》中,鄭州高新區位列全國第四,中部第一。
未來,鄭州高新區將以此次傳感器大會為契機,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打造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做強核心優勢產品,建設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圈,構筑全國智能傳感器創新高地。(記者 李穎 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