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邵武市紅垅黃精旗艦店,顧客手提黃精茶禮盒、黃精酒等產品,排著隊等待結賬。“我們每個月的銷售額在30萬元左右,今年春節前的一個月時間,漲到了50多萬元。”邵武市紅垅草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魏宇說。
隨著“養生經濟”的火爆出圈,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等功效的多花黃精日益受到市場青睞。據黃精產業國家創新聯盟發布的《黃精產業2024年發展報告》的統計,2024年全國黃精新增種植面積約20萬畝,種植數量超10億株。
Bsports必一體育
黃精是邵武的優勢道地藥材。2023年10月,“邵武黃精”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擁有了國字號“身份證”。截至目前,邵武共有黃精種植企業、合作社和加工企業30多家,黃精種植面積達2.8萬畝。
趙魏宇是一名“黃精二代”。2014年,他的父親趙許能瞅準商機,回到邵武從事黃精種植,逐漸成為黃精種植的“土專家”。
2018年,趙許能成立紅垅中草藥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種植了650畝黃精,同年開展種苗繁育并生成黃精茶、黃精果等產品,初步搭建起涵蓋育苗、種植、采收、加工的產業鏈。2021年,他投資近200萬元,在和平鎮綠色經濟產業園建立黃精加工廠,開發出覆蓋不同年齡群體消費需求的黃精丸、黃精蜜餞等深加工養生產品,進一步拓寬了黃精保健食品的消費市場。2022年,該合作社注冊了“吳厝紅垅”商標,產品暢銷福州、廈門、廣東、上海等地,年銷售額達370余萬元。
趙家父子倆的探索之路,也是邵武黃精產業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從單一種植走向多元化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邵武大力引導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先后引進培育福建潤身藥業、瑞泰農業、承天藥業等多家企業落戶。同時,邵武依托“一二三四”全域森林康養格局,打造林下中藥材種植森林康養、九蒸九制藥食品研學、生態休閑藥膳藥浴體驗等康養新方式,建成“福九味”科普文化步道、國醫館、藥膳館等中醫藥特色康養場所,現有森林人家16家、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2家、省級森林康養小鎮4家及省級森林康養基地7家。
走進福建潤身中藥產業科技示范園的中藥材智慧生長數據中心,一塊巨大的 LED全彩顯示屏引人注目。屏幕上,園區內多花黃精等藥材的生長狀況實時更新,氣壓、風速、溫度、日照輻射、土壤濕度、pH值等數據一目了然。
“我們借助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傳輸、智能化分析等手段,將各類監測數據整合起來,實現對種植環境的全方位把控,建立了藥材全生命周期質量安全管控體系和藥材生產全程可追溯體系。”福建潤身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明介紹。
不僅如此,園區內還有序分布著數字智能自動小氣候監測設備、太陽能供電板、視頻監控和智能植保自動殺蟲燈等裝置。夜晚,智能植保自動殺蟲燈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將其誘殺,替代了化學農藥的使用。
“以前一到夏天干旱,就得派人去山林澆水。現在,即使員工放假在家,也能通過手機查看藥材的生長情況并遠程進行水肥一體化灌溉。”李明說,先進的傳感技術和智能控制系統,配合科學鋪設的管道和壓力補償式滴頭,讓這里的每一株黃精都能在起伏較大的山林中按需“喝水”。
中藥材智慧生長數據中心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實現了精準管理,還為邵武多花黃精科技小院提供了科研數據支持。
該小院成立于2023年6月,由福建農林大學、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聯合共建,依托福建潤身藥業有限公司落地,會聚了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張重義等11位專家及8名研究生,涉及中藥材栽培、資源保護、藥理藥效、生藥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在多花黃精生長和病害關鍵期,師生輪流駐扎,學生每年的駐留時間不少于120天。
產業有難題,小院來攻關。由于多花黃精種子發芽慢、塊莖繁殖系數低,導致其種苗供應短缺,難以滿足大規模種植需求,制約了產業進一步發展。
“多花黃精的種子不僅有兩次休眠期,而且還非常堅硬。我們一方面采用超聲、摩擦等物理方式改變種皮通透性和種子細胞內部結構;另一方面,通過硫酸浸泡等化學手段‘軟化’種子種皮,使外源激素更易吸收,從而充分調動種子內部酶活力及物質含量變化等,使胚從種子胚乳中汲取營養,開始分裂和伸長。待胚伸長突破種皮,形成小球莖,進入二次休眠后,我們再調控激素比例,去打破二次休眠。”參與多花黃精種苗繁育工作的福建農林大學蜂學與生物醫藥學院講師郭曉磊說。
該小院現任院長、福建農林大學農學院2023級農藝與種業專業研二學生周禮春同樣是這項科研工作的參與者。“種子休眠是我的畢業論文課題,但我不能只想著畢業。農戶的問題五花八門,我可不能被問倒。”為了幫助農戶,他和同學經常鉆研文獻,努力成為黃精種植的“百事通”。
與此同時,該科技小院還結合人才和技術優勢,深挖當地豐富的野生黃精種質資源,現已收集并鑒定黃精屬種質資源20余份,完成100畝林下多樣性生態種植示范,初步構建了多花黃精種子和種莖多重休眠快速破除技術,為多花黃精產業發展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Bsports必一體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線)舉報郵箱: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