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推出“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宣布旗下所有車型均標配高階智駕功能,開啟全民智駕時代。
2.該系統采用多種傳感器的融合技術,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和高清攝像頭等,構建360度全方位感知視野。
3.其中,藍標版本適用于低成本車型,支持L2級的智能駕駛;紅標版本則支持更高級別的城市領航功能。
4.比亞迪的智能駕駛方案自研占比達到50~60%,其中DiPilot100算法部分已經實現100%自研,DiPilot300和600的算法依賴外部供應商。
5.未來,純視覺與激光雷達之間的競爭可能會向“折中”方案發展,結合兩者優勢降低成本并提升智能駕駛的精度。
必一運動官網
歡迎關注下方公眾號阿寶1990,本公眾號專注于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每天給你一篇汽車干貨,我們始于車,但不止于車。
2025年2月10日,比亞迪在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上推出“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DiPilot),宣布旗下所有車型均標配高階智駕功能,正式開啟“全民智駕”時代,并將高快領航的價格降低到了10萬級車型以內。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整車智能,才是真智能。”這一理念貫穿于“天神之眼”的整個技術架構中,通過強大的硬件支持和自研的端到端算法架構,保障車輛在任何復雜場景中的感知和決策能力。
回顧2024年2月19日,比亞迪推出了秦PLUS榮耀版和驅逐艦05榮耀版,售價低至7.98萬元起,并首次正式提出“電比油低”、“油電同價”的概念,標志著比亞迪開始“電動化”內卷之路。
2024年,比亞迪銷量達到425萬輛,穩居中國車企銷量冠軍,并成為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與此同時,比亞迪迎來品牌成立30周年,并創造了全球首個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輛的紀錄。然而,盡管比亞迪在電動化賽道取得巨大成功,其智能化發展卻一直處于行業第二、第三梯隊,長期被外界詬病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能力較為保守。
過去,比亞迪對自動駕駛技術持謹慎態度,董事長王傳福曾公開質疑無人駕駛的可行性,強調技術尚不成熟且存在法律障礙。然而,2024年市場競爭加劇,比亞迪意識到智能駕駛正成為新能源車市場的核心競爭點,因此迅速調整戰略,大幅加碼智能駕駛技術研發,推出“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并計劃實現全系普及化。那么這次比亞迪推動的“智駕平權”運動,是否又將開啟新一輪的“智能化”內卷之戰呢?
比亞迪“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采用了多種傳感器的融合技術,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和高清攝像頭等,構建了360度全方位的感知視野。每種傳感器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局限,通過多傳感器的數據融合,系統可以綜合各類傳感器的優勢,消除單一傳感器的盲點,提供精準的環境感知能力。特別是在復雜的城市擁堵路況和高速公路環境下,“天神之眼”系統的感知能力表現尤為出色。
比亞迪在“天神之眼”系統中采用了自研的璇璣架構,配備高算力的計算平臺。該平臺能夠實時處理大數據,精準監控車輛狀態、環境信息及駕駛員狀況,并根據實時數據進行快速決策。系統搭載的端到端大模型算法架構能夠使得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迅速做出反應,處理復雜的交通場景,保證行車安全。
“天神之眼”系統支持包括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窄道通行、自動泊車等多種復雜場景下的智駕體驗。例如,城市道路中的紅綠燈識別、車道保持、避讓大車、匯入路口等功能都能通過系統完美實現。此外,在停車場景中,“天神之眼”支持易四方泊車和易三方泊車等智能泊車功能,能夠處理超過300種泊車場景,顯著提升了智能泊車能力。
“天神之眼”C版本具備高快領航功能,可在高速公路上實現1000公里以上的自動駕駛,在時速100km/h下能夠穩定完成自動剎車,代客泊車成功率高達99%。這些高階功能不僅適用于比亞迪的高端車型,如仰望U8、騰勢系列等,也逐步向中低端車型普及,拉低了高階智駕系統的價格門檻。
“天神之眼”系統還具備無圖城市領航功能(CNOA),即使在沒有高清地圖的情況下,系統也能通過實時感知和算法推理,在城市復雜的路況中進行導航。這一技術的推出,標志著比亞迪在智能駕駛領域技術上的一次跨越,能夠在不依賴高清地圖的情況下,精確控制車輛行駛路線。
整體來看,比亞迪的智能駕駛方案經歷了投資布局(2021年)—自研啟動(2022年)—產品突破(2023年)—全面深化(2024年)—市場普及(2025年)的完整發展路徑,形成了從投資、研發、量產到普及的智能駕駛生態閉環。相比于傳統車企依賴供應商方案,比亞迪通過全棧自研、高強度投入、規模化迭代,以智能駕駛為核心突破點,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競爭中邁向新的高度。
比亞迪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戰略布局,涉及短期(1-2年)、中期(3-5年)、長期(5年以上)三個階段,涵蓋技術升級、市場推廣、智能化突破等多個方面。
短期(2024-2025年):推動智能駕駛在500萬輛車型上的應用,優化“天神之眼”系統,15萬元級車型搭載智駕功能。
中期(2025-2028年):推出L3級智能駕駛,減少對外部供應鏈依賴,推動全球市場適配,提升智駕計算平臺的自主可控性。
長期(2028年及以后):實現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自研智能駕駛芯片,進入全球智能駕駛市場前三。
比亞迪的智能駕駛技術并未局限于單一技術路線,而是根據市場需求靈活選擇。例如,天神之眼系統分為藍標(純視覺)和紅標(激光雷達)版本,藍標適用于低成本車型,支持L2級的智能駕駛,紅標則支持更高級別的城市領航功能。
比亞迪的純視覺方案以三目攝像頭為核心,結合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實現360°視野覆蓋。該方案通過高算力芯片(如英偉達Orin)以及BEV(鳥瞰視圖)和Transformer模型,將2D圖像轉換為3D環境模型,用于識別車道線、行人和車輛。盡管三目攝像頭提供了更豐富的圖像信息,但缺乏立體視覺的深度信息,整體感知能力與雙目方案相比未見顯著提升。
“前視三目”技術是比亞迪“天神之眼”系統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它通過三個前視攝像頭與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的結合,提供了比傳統視覺系統更精準的感知能力。與傳統的兩目或單目視覺系統相比,三目技術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的交通環境,提升對前方障礙物、行人、紅綠燈、交通標志等的識別精度。
“天神之眼”系統的C版本就搭載了“前視三目”技術(5R12V12U),包括3個前視三目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該配置不僅提升了系統的感知精度,還實現了高度集成化,使其在復雜的城市路況中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能夠準確判斷交通標志、行人、障礙物等,從而實現自動避障和智能超車等功能。
該方案通過去除激光雷達,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并憑借比亞迪龐大的銷量和海量行車數據,提升了智駕系統的學習能力和反應速度。比亞迪的智駕系統已成功應用于多款車型,在遠距離物體感知和夜間識別能力方面表現出色。與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相比,比亞迪強調多傳感器融合的安全冗余,以增強系統的可靠性。
比亞迪的激光雷達方案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進一步提升感知精度和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具體來說,DiPilot 300系統結合了13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和1個激光雷達。激光雷達能夠提供更精確的距離感知和3D環境建模,特別是在復雜環境下,增強了系統的魯棒性和可靠性。
比亞迪與Momenta聯合開發底層算法,將激光雷達點云數據與BEV算法結合,實現厘米級的定位精度。激光雷達方案主要應用于高端車型,如仰望U8、騰勢Z9GT和2025款海豹等,這些車型配備了DiPilot 600(搭載三顆激光雷達)或DiPilot 300(搭載1-2顆激光雷達)的高階智駕方案,支持城市領航、高快領航和代客泊車等高級功能。
這種激光雷達方案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滿足了高端市場對安全性和感知精度的高要求。比亞迪的高端車型通過激光雷達提升了感知能力,使得自動駕駛技術能夠應對更為復雜的城市道路和停車場景。
未來,純視覺與激光雷達之間的競爭可能會向“折中”方案發展,結合兩者優勢降低成本并提升智能駕駛的精度。例如,通過不依賴高精地圖的智能駕駛技術,可以降低整體成本,同時利用大模型訓練和生成式AI技術提升自動駕駛系統的效率和準確性。
比亞迪的“天神之眼”主打親民智能駕駛,核心目標是將高階智能駕駛功能普及到10萬元級別的車型。相對來說,競品如華為ADS 2.0、小鵬XNGP、理想AD Max系統、蔚來極氪“浩瀚智駕2.0”無圖城市NZP、長安“北斗天樞2.0計劃”等等,各有獨到的優勢。其中長安汽車推出“北斗天樞2.0計劃”,推動智能駕駛技術下探至15萬元級車型,并計劃在2026年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2028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
據了解,比亞迪的智駕方案自研占比達到50~60%,其中DiPilot100算法部分已經實現100%自研,DiPilot300和600的算法依賴外部供應商(如Momenta、華為),占高階產品的20%。
智駕芯片方面,目前看到的供應商主要還是英偉達、地平線等,長遠來看應該會在入門級車型推動自研芯片。英偉達Orin系列芯片的算力可以高達254 TOPS(Orin X),支持復雜的自動駕駛任務和深度學習應用。不同版本的Orin芯片被應用于不同層次的智能駕駛系統中:
天神之眼A版本:搭載雙Orin X芯片,算力高達508 TOPS,適用于高端車型,支持全場景智能駕駛。
天神之眼B版本:采用1顆Orin X芯片和1顆Orin芯片,算力為254 TOPS,主要支持城市NOA(導航輔助駕駛)功能。
天神之眼C版本:搭載單Orin N芯片,算力為84 TOPS,適用于支持高速NOA功能的車型。
比亞迪通過英偉達Orin系列平臺的應用,使其智能駕駛系統具備了強大的數據處理和計算能力,能夠在各種復雜的駕駛場景下作出快速且精確的決策。
比亞迪自研芯片目前有一顆80 TOPS算力智駕芯片。該芯片專為智能駕駛設計,能夠支持高速NOA(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并能夠處理復雜的交通場景。還有一顆座艙芯片BYD 9000,主要用于智能座艙的處理和車輛決策層的計算,支持諸如駕駛員輔助系統、智能座艙交互等多項功能。
德賽西威作為比亞迪“天神之眼”智能駕駛系統的重要合作伙伴,提供了智能座艙域控制器、車載屏幕等關鍵技術產品。德賽西威的域控制器采用了英偉達Orin芯片,具備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夠支持比亞迪智能駕駛系統的高效運作。德賽西威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其高集成度的座艙控制系統上,能夠為比亞迪車型提供一體化的智能駕駛和座艙體驗。
激光雷達是智能駕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傳感器之一,用于提供高精度的環境感知能力。比亞迪與速騰聚創、禾賽科技等激光雷達供應商進行了深度合作,為其智能駕駛系統提供了高性能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速騰聚創的MEMS固態激光雷達,憑借其更小巧的體積和低成本,廣泛應用于比亞迪的中高端車型。而禾賽科技則提供了更多高精度的激光雷達產品,支持比亞迪的智能駕駛系統在更復雜的環境中實現障礙物檢測與環境建模。
比亞迪的智能駕駛系統中,視覺傳感器的精度和穩定性至關重要。舜宇光學和歐菲光提供了比亞迪所需的高質量攝像頭模組與光學組件。舜宇光學的攝像頭模塊在高清成像和低光環境下的表現出色,確保了車輛在復雜交通環境下能夠準確識別行人、車道線和交通標志等關鍵信息。歐菲光則專注于提供車載鏡頭和光學元件,確保比亞迪的車載攝像頭在不同天氣條件下始終能夠穩定工作。
比亞迪的智能駕駛系統還與博世、大陸集團等公司合作,使用其毫米波雷達產品,增強系統的感知能力。毫米波雷達在智能駕駛中主要用于障礙物探測、前后車距離測量以及多目標檢測等任務。比亞迪采用博世和大陸集團的毫米波雷達產品,使其智能駕駛系統能夠更準確地感知前方和周圍的物體,并及時做出反應,提升駕駛安全性。
比亞迪在智能駕駛執行系統的設計上,尤其注重車輛控制精度與駕駛安全性。執行系統不僅包括線控制動系統、線控轉向系統,還涵蓋了電動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等多個方面。通過與伯特利、浙江世寶等企業的合作,比亞迪在執行系統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技術突破。
熱管理系統在智能駕駛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能源車的智能駕駛中,良好的熱管理可以保證電子設備的穩定運行,并提升續航效率。比亞迪與三花智控、銀輪股份等企業合作,提供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