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消費者感知的直接程度,可將汽車零部件劃分為顯性消費屬性、隱性消費屬性和工業品屬性三類。
不同于整車廠商,汽車零部件核心的關注點在于價格、質量、交付,屬于制造業。而智能電動汽車的零部件從底層技術劃分可歸于:智能網聯化、電動化、電子化、輕量化。具備顯現消費屬性的部件在汽車電子帶來的外觀、交互等場景中為消費者帶來差異化的感受,滿足觸覺、視覺、聽覺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車欲望。具備隱形消費屬性的部件在汽車電氣部分、底盤系統,影響續航、充電速度、加速、智能駕駛的執行。具有工業品屬性的部件主要是其他壓鑄件和金屬殼體等,核心則在于成本控制。
根據安波福統計,隨著智能駕駛系統的不斷升級,單車價值量也不斷提升:L0及L1級別的智能駕駛系統,可帶來275-325美元的單車價值量提升;L2級智能駕駛系統由多個傳感器、控制器及功能組合而成,可帶來450-550美元的單車價值提升。而L3級智能駕駛可以實現駕駛員在特定條件下的完全脫離,目前看一般會配置激光雷達,其單車價值量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可達4000-5000美元,遠高于L2級。隨著自動駕駛程度的逐步深入,傳感器不僅僅要在種類方面拓寬,實現多傳感器的感知融合,同時傳感器的數量要隨著感知要求的提升而逐步增加。L2級別的智能駕駛可以通過單個攝像頭+3個毫米波雷達的組合方式實現。L3級別的智能駕駛不僅要融合激光雷達的感知方案,同時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的數量提升。而到了L4/L5級別,由于需要更多的冗余,自動駕駛系統需要更多的感知硬件。
? 智能駕駛:未來L2級智駕有望成為標配,L2+裝配率提升有望帶動ASP提升
根據蓋世汽車,4Q23中國L2及以上級別滲透率達到41%,我們預計未來該滲透率仍有望繼續提升。在華為、小鵬等頭部車企的帶領下,智能駕駛對消費者購車決策的影響逐漸加強。根據大疆,2023年,輔助駕駛及相關功能已成為影響購車的第5大因素,較2021年的排名上升了9位。2023年以來中國高階智駕選裝率快速提升。根據極氪,從2023年國內某頭部廠商各月高階智駕選裝率趨勢來看,2023年12月該車企高階智駕選裝率達到48.73%,較2023年1月上升35.9pcts。2024年以來L2+裝配率繼續快速提升。根據佐思汽研,2022/2023/2024年1-4月國內乘用車L2.9級ADAS功能裝配率分別達到3.17%/4.88%/6.66%。l除去滲透率提升之外,智能駕駛系統向高階升級還可帶來單車零部件價值量的快速提升,是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的又一驅動力。
速騰參數圖片)聚創、華為、禾賽科技位居車載激光雷達出貨量前三。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數據,今年上半年,速騰聚創裝機量占據40.3%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華為技術緊隨其后,裝機量達到市場份額為24.6%。禾賽科技和圖達通則位列三、四名,市場份額分別為19.9%和14.9%。速騰&禾賽發布新品加速行業升級迭代。2024年上半年,速騰聚創先后發布超遠距激光雷達M3和全棧芯片化中長距激光雷達MX。24年4月,禾賽發布基于第四代芯片架構的超廣角遠距激光雷達ATX,搭載第四代芯片架構,ATX體積比AT128縮小60%,重量減小50%,實現了更遠的探測距離、最佳的分辨率、更廣闊的視野。
在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方面,2024年1-6月,和碩/廣達(特斯拉)裝機量位居榜首,市場份額高達23.5%,德賽西威市場份額為23.0%,與和碩/廣達(特斯拉)市場份額類似。在智能駕駛域控芯片方面,2024年1-6月,英偉達DriveOrin-X占據35.9%的市場份額,特斯拉FSD市場份額為27.6%,華為昇騰610市場份額為10.5%。
24年上半年線%,博世、弗迪動力、伯特利出貨量靠前。根據佐思汽研,2024年上半年,EHB線.9個百分點。線控制動市場受新能源滲透率提升的帶動。線控制動滿足新能源汽車無真空動力源、對系統響應速度要求高、制動能量回收等一系列需求。從各廠商出貨量來看,博世出貨量排名第一,弗迪動力緊隨其后,伯特利排名第三,此外,萬都、大陸等供應商也都有一定出貨。EMB有望25/26年量產。近年來,國內外廠商在EMB研發上已經取得較大進展。根據佐思汽研統計的各廠家規劃來看,預計最晚2026年,EMB能實現小批量量產。
24年上半年空氣懸架市場集中度較高,前五大供應商合計占據了近90%的市場份額。孔輝科技裝機量高居榜首,占據36.5%的市場份額;保隆市場份額為26.9%;拓普集團市場份額18.8%。空氣懸架搭載車型價格帶不斷下探。在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和消費升級需求,以及車企拆分采購和國產廠商成本下降等因素驅動下,空氣懸架搭載車型的起售價格不斷下探,空氣懸架加速滲透。
行業機會:根據IHSMarket,如下方右圖所示,2020年中國市場座艙智能配置水平的新車滲透率約為49%,到2025年預計可以超過75%,均高于全球市場的裝配率水平,以期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座艙智能配置需求。
行業變化:智能座艙的產品應用不斷拓展,傳統的智能座艙主要指六大產品:液晶儀表,中控屏,HUD,流媒體后視鏡,行車記錄儀,后排液晶屏。此外如DMS、車內氛圍燈等新型的智能座艙配置也在逐漸引入。
競爭格局:智能座艙供應商以傳統Tier1和外資電子企業為主,傳統Tier1包括大陸集團、電裝、博世、偉世通等,哈曼、阿爾派、歌樂等電子企業憑借出色的技術及配套合資客戶占據了較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國內供應商中德賽西威、均勝電子、東軟睿馳等廠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企業優勢:當前智能座艙產品定點到量產時間較短,外資廠商較難配合研發進度。智能座艙零部件是消費電子類產品的延伸,我國廠商在ICT領域具有較大優勢,未來有望借助在消費電子領域建立起的響應速度、成本、管理、服務、產業鏈等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
? 電動化:CTB&CTC引領電池集成趨勢,電驅總成系統實現“N合一”集成
電驅總成系統集成由“三合一”擴展至“N合一”。電驅集成系統已由電機、減速器、逆變器各自獨立模塊思路轉變為當下成熟的“三合一”方案。電驅動“三合一”由電機、電控和減速器組成,高壓“三合一”主要由“小三電”即OBC車載充電器、DCDC直流轉換器和PDU電源分配單元高度集成,實現電驅整體功率密度的提升。當前大趨勢“多合一”是在三合一系統基礎上,根據不同技術路線選擇性封裝,例如“大三電”+“小三電”集成的六合一電驅;同時在此之上,可通過增加電池管理系統、整車控制器集成實現電驅進一步集成。
電驅動系統行業格局目前較為分散,車廠自供目前占據較大份額。電驅動市場目前參與者眾多,車廠自供目前占據較大份額(比亞迪-弗迪動力、特斯拉、蔚來-蔚來驅動科技等)。
2024年H1,前十大電驅動系統裝機量合計236萬套,占比78%,其中弗迪動力75萬套,占比24.9%,位列Top1。除去車廠自供之外,市場集中度不高,第三方廠商中有頭部企業開始出現,行業仍處于洗牌當中。電池系統OBC市場集中度高,未來行業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根據NE時代數據,2024年H1新能源乘用車OBC前十大廠商裝車量為363.8萬套,市占率達到92.4%,前十大廠商中主要為國內廠商,且多為第三方獨立廠商。我們認為目前前十大廠商市占率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新進入者的機會相對較低,未來行業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龍頭廠商將會逐漸凸顯。
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結構復雜,技術難度和控制精度全面提升。傳統汽車熱管理主要集中在發動機、變速箱、汽車空調系統三個模塊,其中空調系統主要采取傳統壓縮機和發動機熱交換實現冷風和暖風控制。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結構更為復雜,新增電池、電機電控、電子電器等多個模塊單元,特別是對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組件溫度的主動精準調控成為熱管理關鍵要素。此外,純電車型無法實現內燃機余熱向座艙供暖,因此PTC、熱泵成為新能源汽車空調系統主要制熱方式。
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核心組件單車價值量約為傳統汽車3倍。相比于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新增電池冷卻器、熱泵/PTC系統、電子系統、電子膨脹閥等核心組件,同時蒸發器、壓縮機、冷凝器等組件由于復雜度更高,單車價值量均有提升,整體來看,汽車熱管理系統核心組件單車價值量由傳統車2230元提升至6410元。
座椅功能不斷豐富,座椅ASP有望提升。在技術方面,乘用車的面套材質、發泡構造及材料、座椅功能有望繼續迭代,如李爾零重力座椅、延鋒Surflex發泡等。在市場方面,搭載智能座椅車型價格不斷下探,如零重力座椅搭載車型價格下探至10-20萬元區間。同時,智能座椅可提升約8000元以上的價值量,如副駕售價8500元、舒享套裝(包括前排座椅通風、按摩,后排座椅加熱及其他)售價9500元。我們認為,隨著舒適體驗升級,座椅ASP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乘用車座椅總成主要圍繞舒適性、安全性、智能化升級。1)舒適性:座椅將更注重舒適與健康,滿足不同的乘坐需求和舒適性要求。例如通過多向調節、座椅加熱、按摩等功能,減輕乘員身體疲勞;2)安全性:座椅需要配備更加多元化的安全系統,如在座椅的結構設計中加入更多的安全措施。此外,能夠實時檢測乘員的身體狀態和位置,并進行實時監測和預警,以確保乘員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3)智能化:座椅將更注重智能化,能夠對乘員的生理、心理狀態進行智能識別和預測,實現個性化的舒適性調整和安全性控制。
新能源汽車推動汽零行業開啟新一輪成長,頭部汽車營收增速普遍高于行業增速。2020年以來,汽車零部件行業進入新一輪增長階段,2020-2023年行業整體營收/歸母凈利潤CAGR達12%/26%,其中2023年實現總營收/歸母凈利潤8980/412億元,同比+13%/+21%,頭部十家企業共計7家營收增速超過行業水平,6家歸母凈利潤增速超過行業水平。1Q24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2162/126億元,同比+12%/+46%,仍然保持較高增速。
汽零行業盈利能力持續向上,降本增效為應對年降壓力主要手段。伴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下游車企陸續開啟價格戰,自身盈利壓力逐步向上游供應商傳導,汽零行業面臨降價風險。在此背景下,汽車零部件行業銷售凈利率近年來始終保持穩步增長,由2019年的2.6%提升至2023年4.9%,毛利率自2022年以來同樣穩中有升。從頭部企業來看,2023年銷售/管理研發費用率下降企業較多,內部降本增效成效顯著。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版權聲明:“聚汽觀察”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 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系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系方式/商務合作:袁小姐 ,聚汽觀察投稿郵箱:)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杭州二年級女生養蝸牛,5個月生了380只,媽媽:送不完,根本送不完……
臺風“貝碧嘉”逼近華東沿海,江浙滬多個景區關閉,上海市民:已囤水糧防風
哈里斯辯贏川普全靠隱藏耳機?川粉在線打假:不是老川不給力,奈何對面上科技...
私企老板被指“玩弄多名已婚女下屬”,涉事者回應:絕無此事,正搜集證據準備起訴
腦癱女孩豆豆進入小學,學校特意為她改造了一間廁所,“媽媽很快就不用陪我了喲”.
寶寶聽爸爸媽媽討論她的長相,聽到夸贊開心笑笑 不好的立刻咧嘴哭,“這么小就聽懂好賴話了”
孩子起床第一件事 先在爸爸頭上做個伸展運動蹦個迪 她爹:我的腦袋在開party
必一運動sport網頁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