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本土自動化企業在工業控制、機器人、智能制造等領域快速崛起,逐步打破隨著制造業智能化升級加速,這些企業憑借性價比、本土化服務及技術創新,正逐步向中高端市場滲透。中控技術作為流程工業自動化龍頭,DCS系統市占率穩居國內前列;匯川技術憑借伺服驅動與PLC的協同優勢,成為通用自動化標桿;埃斯頓通過并購整合,在工業機器人賽道躋身一線陣營。此外雷賽智能、禾川科技、步科股份聚焦運動控制與伺服系統,在細分領域實現高增長;英威騰、信捷電氣以變頻器和中小型PLC見長,持續拓展新能源與智能制造場景;川儀股份則在高端儀器儀表領域保持技術壁壘。
本文簡要梳理這九家本土自動化企業2024年的財務數據和業務表現,以期透視當前周期中的企業戰略轉型、行業熱點與發展動向。
匯川技術2024年利潤受挫但韌性強勁,新能源汽車板塊表現亮眼,仍在探索新方向的匯川2025年將面臨更嚴峻的內外部考驗。2024年,匯川技術營業收入為370.41億元,同比增長21.77%;歸母凈利潤為42.85億元,同比下降9.62%;經營性凈現金流為72億元,同比大增114%。
分業務來看,通用自動化板塊錄得收入152億元,基本維穩。但該板塊毛利率下降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產品結構的變化,節能電機、儲能產品、六關節毛利率低一些。新能源汽車板塊業務營收160億元,同比大增70%。該板塊也是匯川要重點發力的業務,未來八年預計投資40億元,比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投資更高。智慧電梯業務收入49億元,同比下降7%。
三菱、西門子等外資龍頭本土化動作頻頻,2025年的匯川需要面對的挑戰更為復雜。匯川如何最大化發揮自身運營和組織優勢,并推出針對性產品保持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不受沖擊,我們拭目以待。
2024年,中控技術穩中求進,工業軟件成為中控的“第二增長曲線年,中控技術實現營業收入91.39億元,同比增長6.02%;歸母凈利潤11.17億元,同比增長1.38%;扣非凈利潤10.38億元,同比大增9.51%;經營性凈現金流同比激增127%,達到4.34 億元。海外市場表現亮眼,收入同比大增118.27%至7.49億元。
在業務結構上,中控技術的控制系統(含控制系統及控制系統+儀表)實現收入37.33億元,同比增長7.87%;工業軟件(含控制系統+軟件+其他)實現收入26.53億元,同比增長20.70%,已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從行業分布來看,石化、化工行業保持穩定增長,油氣、醫藥、食品飲料、造紙等行業景氣度良好,其中石化行業收入增長10.59%,化工行業收入增長5.89%;油氣行業收入同比增長47.84%;制藥和食品行業增長17.38%,為公司全年業績的穩健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新業務拓展方面,中控加快機器人與智慧實驗室等新賽道孵化,部分業務已進入高速成長期。2024年公司正式建立機器人產品業務體系,實現收入5601.09萬元,新簽訂單1.67億元。
2024年,雷賽業績保持穩健,布局人形機器人后仍在探索新增長極。雷賽智能2024年錄得營收15.84億元,同比增長11.93%;歸母凈利潤為2億元,同比大增44.6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11億元,同比增長141.12%。核心產品中,控制技術類產品報告期內營收為2.52億元,同比增長46.68%,其中PLC產品增速達88.16%。
雷賽在財報中提到,2024年,在關稅貿易戰、地緣政治局勢復雜、技術變革加速的背景下,行業競爭和市場內卷不斷加劇,雷賽所處的OEM 自動化行業有效需求不足市場規模同比下降5%。其中光伏、鋰電行業需求的大幅下滑對公司業務增長也產生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公司通過傳統優勢的 3C、電子制造、半導體設備、特種機床等行業,拓展包裝行業及優質渠道網絡等,在彌補光伏、鋰電行業銷售收入下滑的缺口的同時實現業務穩步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雷賽大力發展“移動機器人”戰略,成立了深圳市靈巧驅控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雷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禾川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雙降,禾川科技在2024年暴露出主營業務存在依賴性的弊端,亟待深度調整。2024 年,禾川科技營業收入為 8.11 億元,同比下降 27.39%;歸母凈利潤為-1.65 億元,同比下降408.27%;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72 億元,同比下降695.94%;毛利率26.18%,較上年同期減少3.27個百分點。
財報中,禾川科技提到,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主營業務收入下降。因光伏行業產能飽和,擴產需求下降,公司產品在光伏行業客戶的銷量下降。
2、期間費用大幅增加,投入多個新項目(如逆變器、導軌絲桿、工業電機等)及研發創新,帶來管理及折舊成本上升;
3、資產減值增加。因應收賬款賬齡拉長,導致信用減值增加;因公司產品更新換代、迭代升級,以前年度采購儲備的電子原材料消耗速度下降、庫齡增加。
必一運動
從各業務板塊來看,自動化業務收入7.32億元,占比91.48%,但同比下降28.56%;機床業務收入6820.47萬元,占比8.52%,同比下降 17.59%。
英威騰2024年營收凈利同樣雙降,其結構承壓,新能源業務拖累整體表現。年報顯示,英威騰全年營收43.22億元,同比下降5.84%;歸母凈利潤2.87億元,同比減少22.81%,但各細分業務表現分化顯著。
具體而言,英威騰工業自動化業務實現收入26.73億元,同比增長5.15%;網絡能源業務收入7.92億元,同比下降4.09%;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為5.85億元,同比下降16.59%。盡管新能源電控產品銷量不俗,但由于價格戰傳導成本壓力,供應鏈受壓,同時應收賬款減值加劇,拖累整體盈利表現。光伏儲能業務亦因“量增價跌”影響,收入同比下降27.03%,毛利率下降12.13%。
信捷電氣2024年整體毛利取得大幅提升,PLC業務表現亮眼。年報顯示,2024 年信捷電氣實現營業收入17.08億元,同比增長 13.5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9 億元,同比增長 14.84%。報告期內,信捷電氣整體毛利率為37.72%,同比提升2.15個百分點。
分業務來看, 可編程控制器(PLC)實現營業收入6.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1.09%;該業務板塊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8.05%,較去年同期占比提升2.39%;毛利率為56.25%,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23%。其中,中型PLC實現銷售1000余萬元。
必一運動
智能裝備(機器人)實現營業收入4131.17萬元,該業務板塊毛利率34.36%,較去年同期提升了9.94%。驅動類產品銷售收入達到8.06億元,同比增長10.57%,毛利率為24.46%。人機界面產品實現銷售1.95億元,同比增長9.50%,毛利率為32.18%。
埃斯頓2024年營業收入為40.1億元,同比下降13.8%,其中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業務收入30.32 億元,同比下降16.04%;自動化核心部件業務收入9.76億元,同比下降6.13%。;歸母凈利潤虧損8.1億元,同比下降700.1%;扣非歸母凈利潤虧損8.36億元,同比下降1083.1%。基本每股收益-0.93元。
報告期內,受制造業企業生產預期轉弱、市場需求下滑、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自動化核心部件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024年公司通過向解決方案轉型不斷拓展應用場景,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為特定客戶進行定制化開發,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在機床、紡織、電子、包裝等行業實現快速增長,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步科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7億元,同比增長8.09%。其中機器人業務表現尤為突出,實現營收2.12億元,同比增長12.26%。2024年財報顯示,步科還拓展了復合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等新興機器人領域。進入2024年以來,步科開始逐步向海外AGV市場拓展,成功開拓了多個單體國家的龍頭客戶。2024年財報顯示,2024年步科的伺服系統銷量已達到41.44萬臺,同比增長11.72%。
2024年財報顯示,步科已與工業6軸機械臂全球知名品牌合作取得長足進展,為標桿客戶設計的專用工業6軸機械臂伺服系統獲得客戶認可并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在協作機器人方面,步科也取得了新的市場突破。2024年財報顯示,步科與全球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且成功開發了新系列的高功率密度、輕量化無框電機,為協作機器人改善工作噪音和關節抖動等方面做出了貢獻。同時,步科還為25KG以上大負載協作機器人提供了伺服電機解決方案,并加大在協作機器人方向的產品推廣,助力客戶實現更多場景應用,如鋰電、光伏、新能源汽車等。
川儀股份公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92億元,同比增長2.44%;實現歸母凈利潤7.78億元,同比增長4.60%,每股收益1.52元。實現營收利潤的穩步增長。
報告期,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困難挑戰增多,行業競爭加劇,面對各種新變化新挑戰,積極推動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強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主力產品持續優化提升,核電汽輪機旁路調節閥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另外,公司加大市場開拓,深耕存量市場、發掘增量市場,在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市政環保、輕工建材、核工業等領域新簽訂單實現增長,海外市場新簽訂單增加56%。同時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報告期內研發費用5.35億元,同比增長2.06%,占營收比重達7.05%。